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國父孫中山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國父不是袁世凱?
時間 Thu Jul 31 20:11:50 2014
───────────────────────────────────────

※ 引述《BitchFoxTz (笑磋跎)》之銘言:
: 維基裡關於袁世凱的資料講的滿詳細的
: 還有一些其他資料
: 綜合以上 真的覺得袁世凱是個對中華民國很偉大的人物
: 完全不是課本所塑造的大漢奸形象
: 袁世凱稱帝被罵很慘 不過事實上其本意卻好像不是如此?
: 除此之外 袁在內政 軍事 教育 經濟等等都有極大貢獻
: 跟孫文比較起來
: 實在相當抱不平
: 為什麼一個是國父 一個卻落得漢奸下場?
: 有歷史強人能再補卦或說明一下嗎?
: 看維基實在不過癮啊

「國父」的稱號是1940年重慶國民政府正式頒布的,不過在孫文過世的時候,當時日本評論界就曾稱呼他「支那革命之父」。有很多著作批評孫文的歷史定位,例如旅日作家黃文雄(不是刺殺蔣經國那位)在他所寫的《國父與阿Q》中,第一章第一節的標題是「國父袁世凱先生」,文中認為孫文的貢獻度不如袁世凱,最多只能稱為「黨父」。

然而與其質疑為什麼國父不是袁世凱,不如反向地問為什麼國父是孫文呢?這樣會比較好回答,因為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國父的稱號既然是國民政府給的,用膝蓋想也知道,那當然會給黨內最推崇的同志,所以就不可能是黨外的袁世凱了。話說回來,那又為什麼非給孫文不可呢?研究國父的形象最著名的學者,應該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潘光哲教授,他擅長觀察歷史人物「閱讀的書籍」和「他們腦袋裡的知識」,在《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一書中,他發現孫文的國父形象其實是有意仿效美國國父華盛頓,是當時的孫文粉絲團刻意製作出來的,以下簡介中華民國國父的製造過程:

第一步、晚清以來的「華盛頓神話」

晚清以來傳教士傳播的書籍包括了《華盛頓傳》,因為原版賣得不錯,所以有一直補增,到了第六版才有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可見大概是豪洨的。但是傳到中國以後,知識分子覺得華盛頓很誠實,可以比美中國的堯舜,所以特別強調這個小故事,當時留洋考察的外交官傅雲龍還說他親眼看過這把斧頭。

這樣還不夠,更多傳教士、中國翻譯家在報紙上提供更多華盛頓的其人其事,不過常常有些誤解或美化,例如魏源、徐繼畬把美國的選舉制度想像成類似上古時代的禪讓一樣,就是用中國固有的制度去理解美國的制度。隨著中國與外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知識分子對於華盛頓的豐功偉業就有越多的聯想,華盛頓就像武林高手一樣,神祕又讓人敬佩。

為什麼說是武林高手呢?因為現在的「華盛頓紀念碑」還留有一塊徐繼畬撰寫的碑文,是傳教士丁韙良帶過去的,碑文說:「華盛頓,好棒棒!拿三尺劍,開拓萬里的疆土,而且不把國位傳給子孫,也不設立帝號,創立推選的制度,這就是天下為公的精神。我曾經看過華盛頓的畫像,長得好帥啊!難怪這麼厲害!大家要向華盛頓多多學習。」

第二步、神話的轉向

由於中國人傳統寫書,喜歡參考材料,把需要的資料抄過去,雖然加油添醋,其實版本都是來自同一個,可是每個人都加一段自己的看法,華盛頓就變得更加傳奇了,總結而言,晚清到民初的中國人對華盛頓的印象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創建者、異國的堯舜。

開始有中國人去思考要怎麼樣把美國的制度套用在中國上,所以晚清的現代政治理論思潮也跟華盛頓神話有關,例如晚清數學家李善蘭就覺得美國有任期的領導人可以避免出現暴君。另一方面,因為誤解華盛頓創立議會,所以有些知識分子也希望以華盛頓為榜樣,在晚清的報紙上借題發揮,鼓吹中國要有議會制度。

第三步、製作孫文崇拜

清朝被推翻之後,中華民國誕生了,在革命的期間,就有點像美國剛建立的情況,華盛頓的開國形象與革命的想像結合在一起。例如興中會說「創立合眾政府」靈感就是來自美國,又如鄒容的《革命軍》其實是抄《美國獨立檄文》,只是把國家和名詞改一改而已。很多革命黨的人就在文宣上提到華盛頓,試著用通俗的故事告訴民眾革命的理念。

那誰要當華盛頓?受西方教育的孫文有很好的條件,他是滿嘴華盛頓的人,書裡面常常提到華盛頓幹嘛幹嘛的。此外,他在倫敦蒙難時,西方報導幫他打悲情牌,使他成為全國知名的人物,當時的人對他的印象就是領導革命。對於黨內同志宋教仁、章太炎批評他魯莽之類的,他都一笑解恩仇,所以大家就覺得孫文是有禮貌的好人。在加上孫文自己有意地把自己凌駕在組織之上,1924年《中國國民黨總章》就規定總理是最高的決策,最終使孫文成為華盛頓在中國的形象大使。

1922年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舉辦一個民意調查,問題是:「當今中國活人中你最佩服誰呢?」孫文得票率27%,成為第一名。隔年北京大學也舉辦同樣的民調,孫文又是第一名,可見孫文的好形象已經深入民心。另一方面,書商看到有利可圖,開始在賣各種孫文的書,包括《孫逸仙傳記》、《孫中山評論集》,而且還有賣周邊商品,買書還送贈品。當時一個叫張靜廬的出版商回憶:「我們當年賣《中山叢書》賺了十萬多,超爽der!」

孫文的形象比起軍閥好一些,可是還不到國父的等級。直到孫文1925年過世後,各地的追悼活動遍地開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輓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塑造機會,人們開始稱頌孫文,把他與華盛頓相提並論,有些學生就寫:「創建共和似華盛頓」、「華盛頓再見今日」、「功勳不讓華盛頓」等等,有名的輓聯被收入到一本名叫《輓孫中山先生聯選》中,簡直就是徵文比賽結束後出版的優秀文集,其中提到華盛頓的有六十二條,僅次於列寧的八十六條,列寧會那麼多是因為孫文有聯俄容共的願望,讚美詞還是以華盛頓最為豐富。

此後,在孫文的紀念會中,出現恭讀總理遺囑、向孫大元帥鞠躬等等的儀式。加上國民黨政府為了要鞏固黨國體制,要製作一個國家偶像,所以模仿蘇俄的列寧崇拜,移植成為孫文崇拜,在這樣的氛圍下,1929年的黨大會中通過修建中山陵,1939年提案孫文為國父,並在1940年通過了此案。

參考書目:
  1. 黃文雄著;曾齡儀譯,《國父與阿Q》(臺北,前衛出版,2001)。
  2. 潘光哲,《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臺北,三民書局,2006)。
  3. 潘光哲〈「華盛頓神話」在晚清中國的創造與傳衍〉,收入黃東蘭編,《身體.心性.權力:新社會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2集,頁43-76。
  4.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2005)。
--
推 lostsky93:不過袁有帝制的荒唐戲碼..晚期舉動毀掉自己一生功業.. 07/31 20:15
推 yyc2008:支那豬狗黨都敢拿他們的黨歌做為國歌 當然也把他們的黨父 07/31 20:15
→ yyc2008:做為國父 就是這般無恥 黨天下的思維 今天鬼臭支那也一樣 07/31 20:15
→ LAM:"國父"本身就是塑造出來的 充其量只是跟老美學的 07/31 20:21
→ cloudwolf:有趣的是 美國本身是沒有國父的 只有開國元勳們 07/31 20:26
→ LAM:"國父"本身就是塑造出來的 充其量只是跟老美學的 07/31 20:21
→ cloudwolf:有趣的是 美國本身是沒有國父的 只有開國元勳們 07/31 20:26
推 YHN0987:我原本也是這樣想,後來看各國,國父本來就是看你怎麼喊, 07/31 20:45
→ YHN0987:wiki,菲律賓國父,不是菲律賓人,是華人 07/31 20:46
→ YHN0987:而且菲律賓革命時,菲律賓國父黎剎,早就死了 07/31 20:47
→ YHN0987:只看中國和美國,你會有國父一定要是開國第一任首領的錯覺. 07/31 20:49
→ YHN0987:然後會產生袁世凱是第一任總統,所以袁世凱就是國父的錯覺. 07/31 20:51
→ YHN0987:李承晚是韓國的首任總統,但金九卻是韓國國父 07/31 20:55
→ YHN0987:所以所謂「國父」,只是看公認度而已...和職位未必相關 07/31 20:56
→ YHN0987:袁世凱稱帝時,就很顧人怨了,根本就不會有國父的公認度 07/31 20:57
→ YHN0987:如果要比神話的話,袁世凱稱帝時,做的神話更扯,結果咧? 07/31 20:59
→ YHN0987:難道做神話,造神,就一定有用?? 07/31 21:08
推 ffaarr:推潘光哲的研究,也推這篇介紹 07/31 21:08
→ YHN0987:毛澤東是對岸國父,也不是因為造神,是毛真的對PRC建立有功. 07/31 21:09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