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關於明代科舉作弊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科舉考試會有人作弊嗎
時間 Tue Nov  8 15:48:24 2016
───────────────────────────────────────
※ 引述《yuzukineko (閃亮三叔公)》之銘言:
: 餓死抬頭
: 古早人參加科舉考試會有作弊的行為嗎?
: 例如給監考人員或主考官送禮
: 或者攜帶小抄進場?
: 如果抓到會有什麼懲罰?

科舉有很多防弊措施,歷史課本有講到的是「彌封」、「謄錄」就是把考生的名字遮起來,以及把考生的文字另外抄一分,避免被認出筆跡。此外還有進階版,例如科舉前哨戰叫「童試」,考完才能成為生員,生員才能考科舉。童試要考三關,最後一關會檢查三次的筆跡有沒有一樣,確定不是頂替的。

還是有一些被抓到的情況,曾經有頂替的考生太大意,忘記喬裝,結果被考官發現怎麼鬍子的樣式不一樣,才東窗事發。後來鄉試的考場就有規定進去前要檢查儀容,辨識考生是不是同一人,還要進行搜身,確定沒有帶小抄,帶小抄的處罰最嚴重是發配邊疆。

既然不能頂替,考生又想到一招,乾脆槍手也一起進去考試,然後賄賂考官,讓他們坐在旁邊,等槍手寫完,把考卷傳過去隔壁。這件事後來也被抓到,原因是槍手太厲害,不小心幫人考第一名,自己也順便考第六名。禮部復試的時候發現,怎麼第一名白癡白癡的,才揭穿整件作弊的事情,第一名就被流放邊疆了。

《明史‧選舉志》裡面記載各種已知的作弊方法,要警惕士人不要再搞這些,裡面提到有賄賂考官、偷帶小抄、調換考卷、冒名應考等等各種弊端。最強的招數就是在考卷裡面夾帶暗號,讓考官猜出考生,這種情況很曖昧,最難抓。

所以說收買主考官是最方便的,大家應該記得周星馳在演「蘇乞兒」時,武狀元的考官本來是老鄭,後來被換的劇情吧。明代考生也有考慮過這種情況,所以乾脆繼續拜託已經收賄款的官員去和考官商量,由他來頂替閱卷工作,讓舞弊能夠繼續。收賄的官員也沒辦法,錢都收了,只好壞人做到底。

還有一種技巧性作弊,是真的自己去考,但是鄉試的考場有分很多考區,各區入取名額不一樣,考生可能本來在一級戰區考不上,所以他假造自己的籍貫,改去邊疆考區,這樣比較容易考上。明代後期漸漸默許這樣的行為,同意考生轉換出生地,因為嘉靖皇帝很大器,他說:「全天下的秀才都是我的考生,哪有什麼冒籍事情。」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關於PTSD的研究方法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代名將會有PTSD嗎?
時間 Sat Oct 15 23:53:08 2016
───────────────────────────────────────
※ 引述《sumarai (Pawn)》之銘言:
: 就是阿
: 最近看現代戰爭片,都會講到PTSD
: 打仗完回家的軍人無法回歸正常生活
: 聽到啄木鳥啄樹聲以為是機槍的聲音
: 發狂掃射森林之類的
: 或是看到穆斯林就會疑神疑鬼,心跳加速
: 好奇的是中國古代名將也會這樣嗎?
: 每次打仗都好幾年
: 等於生活在戰場上,一直在高壓的環境中
: 會不會哪天去朋友家作客,聽到磨刀聲就把朋友家全殺光阿
: 有名將得PTSD的八卦嗎?

是真的有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最著名的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歷史系退休教授司徒琳 (Lynn Struve),他就是採用「創傷症候群」的視角看古代人有沒有類似的症狀。不過古代名將留下來的日記、文集比較少,而創傷症候群需要當事人對自己狀態的描述,所以目前沒有看到這類的研究。

司徒琳的研究對象是改朝換代文人,因為文人有很豐富的自傳、日記、書信,資料比較完善。當然古代人沒有「創傷症候群」的知識,但從他們的行為,確實有壓力後失調的情況。例如有一個叫張茂滋的人,生長在明末清初,他在回憶錄《餘生錄》中寫了一堆看似胡言亂語的話,好像有很多重人格那樣,很難解讀他在寫什麼,據司徒琳的研究,這就是有創傷症候群了,詳細的理論我也不是很懂,就不多寫了,中央研究院的嚴志雄教授也有類似的研究。

排除這些比較嚴謹的研究,我自己也有收錄一些輕微的症狀,例如江南四大才子徐禎卿在他的筆記小說《剪勝野聞》記載一則故事:朱元璋嫌太子的個性太軟弱,有一天就偷偷叫人載了一車死人骨頭到太子面前要去刺激太子,有意思的是,這就是現代醫療的洪水治療法(flooding)。結果好像太刺激了,太子看到一堆死人骨頭,瞬間就瘋掉了。

參考資料:
  1. 司徒琳(Lynn Struve)著;王成勉譯,〈儒者的創傷──《餘生錄》的閱讀〉,《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9(臺北,2008),頁1-16。
  2. 嚴志雄,〈體物、記憶與遺民情境──屈大均一六五九年詠梅詩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臺北,2002),頁43-8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wotupset: 紅水療法不要亂用 10/15 23:54
→ FA88124: 綠水療法呢? 10/16 00:15
推 future9987: 長知識推 10/16 00:23
推 grandwar: 推 10/16 01:47

科舉小知識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趣事] 有趣豆知識 036 明代科舉篇
時間 Thu Jul 28 00:02:31 2016
───────────────────────────────────────
  1. 推甄上國子監(國立大學)的學生,若考核不通過,不但自己要受罰,連當初推薦他的老師也要被扣薪水。(《太祖實錄》)
  2. 國子監就已經有「值日生」的制度了,值日生每天要負責點名。國子監的學生如果批評學校的餐廳難吃,要被處罰打屁股。(《南廱志》)
  3. 朱元璋在國子監門口立一根旗桿,不是升旗而是升人頭,犯大錯的學生頭會被砍下來掛在上面。放了一百多年,正德皇帝偷溜到街上玩,發現這根旗杆,覺得學校放這個太血腥,才叫人拆掉。(《南廱志》)
  4. 上京趕考可以跟官府申請旅費。但是崇禎年間有修改規定,沒考上的人回鄉不補助,導致一些絕望的考生在京城自殺。 (《大明會典》、《玉堂薈記》)
  5. 考試的時候,答題卷如果被風吹走,禮部(大考中心)會再發一張給考生,但主考官可能還是會判零分。(《水東日記》、《棗林雜俎》)
  6. 每個考生其實只要專研《五經》中的一經就可以了,考試也只要選他讀的那經來答題。有些聰明的考生故意五題都寫,當作加分題。一般來說,多寫是違規的,但偶爾遇到惜才的皇帝,會破例入取。(《玉堂叢語》、《棗林雜俎》、《觚賸》)
  7. 南京本來沒有考場,是借用京衛武學(軍事訓練學校)的場地來考試。後來明成祖朱棣把一個謀反的錦衣衛抄家,就順便把他的宅院改建成考場了,但有考生反應半夜會聽到錦衣衛鬼魂的走路聲。(《典故紀聞》、《庚巳編》)
  8. 南京的風化區就開在考場對面,只有一河之隔。考生考完以後就會去跑趴放鬆。(《板橋雜記》)
  9. 每到科舉考試的年份,南京日租套房的業者會重新粉刷,提高租價,目的就是要賺考生一筆。(《留都見聞錄》)
  10. 主考官未來會和考生產生師生關係,所以主考官其實除了看答題的文章以外,還會打聽考生的長相,如果長得很醜就會降低他的名次,萬一第一名真的不帥,主考官會很失望。(《菽園雜記》、《庚巳編》)
  11. 皇帝在勾選狀元時,往往不是依據答題內容的好壞,而是看考生的名字好不好聽。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隆慶皇帝曾經覺得大家字都寫得太整齊,非常可疑,所以他挑選了一張塗改很多的考卷當狀元。(《英宗實錄》、《棗林雜俎》)
  12. 考生稱呼座主(主考官)本來是叫「老先生」,但是明代中期的考生太諂媚,就改稱「老翁」、「夫子」,後來又發明了加強版,把兩個詞合在一起,變成「老師」,這就是老師的由來。(《觚不觚錄》)
  13. 福建人極少在內閣當官,因為他們講的官話其他官員很難聽得懂;廣東人也不會替皇帝、皇子講課,同樣是因為他們講話有廣東腔。(《明史》、《世宗實錄》)
  14. 鄉試有考中,考生的家人會在門口立一根竹竿。之後會試如果沒考中,竹竿就會倒放收回去,這就是「倒楣」的由來。(《消夏閑記摘抄》)
  15. 當京官以後,每天上朝結束,百官有早餐可吃。明代中期曾經有官員以財政困難為由,建議取消,但皇帝堅持要讓官員吃到健康的早餐,否決了這項建議。(《大學衍義補》、《英宗實錄》)
  16. 隋唐時代的官員享有例假,稱為「旬假」,旬是十天的意思,所以官員在每個月的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不用辦公。而明朝皇帝把這些例假和國定假日都取消了,只有新年五日、冬至三日、萬壽節(皇帝生日)放假。雖然端午節、中秋節都是重要的節日,但只紀念不放假。直到永樂七年,成祖朱棣才又多加十天的元宵節連假,皇帝會親自帶領百官看花燈和放煙火。(《萬曆野獲編》、《大明會典》)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五辛」為什麼沒有辣椒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蔥蒜韭菜算葷食的八卦?
時間 Thu Jul 28 00:02:31 2016
───────────────────────────────────────
※ 引述《smallplug (插頭)》之銘言:
: 各位大大晚安,吃飽了嗎?? 賈霸委?
: 本魯肥且宅,今天拜拜要吃素
: 想說買個臭豆腐來ㄘ
: 沒想到長輩一看到趕緊跑來說這不能ㄘ
: 因為裏頭有蒜頭
: 只好去吃炸蘿蔔糕和炸韭菜
: 結果又聽到說韭菜也是葷的
: 反而妹妹吃薑汁豆花沒事 Q_Q 都不都是調味料嗎?
: 明明蔥蒜韭菜都不是肉類,怎麼會算葷食呢??
: 有沒有蔥蒜韭菜屬於葷食的八卦呢?

《梵網經》紀載修行之人,不可以食用「五辛」,「五辛」是指蔥、薤、韮、蒜、興渠。前面四種植物都是當代常見的食用植物,至於興渠是什麼,許多人不知道,乾脆就說是洋蔥,其實不正確。事實上,不只是現代人不清楚,明清時代的人對於這種罕見的作物也是一知半解,清代初期的文人王士禛考證說:「興渠是由西域的于闐國(約今塔里木盆地南邊)傳入,根部為白色,像較細的蕪菁,有蒜頭般的臭味。有些人以為是蕓薹(香菜)、胡荽(油菜),都是錯誤的。」

「五辛」又稱為「五葷」,廣泛的出現在佛家與道家的經典中,所以說法不一,明代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介紹「蒜」時,特別把各家的「五辛」都寫出來,並且補充說明:「雖然名目各有不同,然而都是味道刺激的食物,生食會使情緒憤怒;熟食會觸動淫慾,有損人的天性靈智,所以被禁止食用。」

既然要避免食用味道刺激的植物,那麼洋蔥、辣椒為什麼都不在原本的「五辛」之中呢?很多人從醫學、佛學等等各種角度來解釋,其實大可不必。回歸歷史來看,因為這兩種作物都是在明代才傳入中國,在此之前的書籍中,當然都不會紀載,所以這兩項「漏網之魚」也為守誡者添了一點口福。

洋蔥的來歷比較複雜,至今學界還未有定論,一說原本產於中亞,至於辣椒從美洲剛傳到中國時,不是被當成食物,因為辣椒外表很艷麗,是被當成觀賞植物,收藏在文人雅士家的園林裡面,不曉得哪個天才拿去吃,發現很過癮,漸漸的才變成食物。

參考資料:
  1. [明]田藝蘅撰、朱碧蓮點校,《留青日札》(中華書局),卷33,〈五葷〉,頁628。
  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人民衛生出版社),卷26,頁1593-1594。
  3. [清]王士禛撰;趙伯陶點校,《古夫于亭雜錄》(中華書局),卷5,頁116。
  4. [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巾箱說》(中華書局),頁14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helixc: 優文推 07/28 00:04
推 ue28: 這是在婊宗教沒有與時俱進嗎 07/28 00:09
噓 butmyass: 如果辣椒是晚傳入才不列入五辛 那為何也沒花椒? 07/28 00:11
推 smallplug: 原來如此^^ 07/28 01:07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重字兩點的由來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請益] 連續兩個同樣的字用兩點的典故
時間 Wed Jul 20 13:55:57 2016
───────────────────────────────────────

郎瑛在《七修類稿》題到「凡是遇到相同的字,下面可以畫兩畫,這源自於石鼓文內。......現在都把這兩畫任意簡化成點兩點,雖然很可笑,還不算錯的太誇張。」趙翼的《陔餘叢考》也有同樣的記載,只是更為簡略。

但「重字兩點」畢竟是俗寫,清朝的乾隆年間,江西舉人姚近考會試時,遇到重字順手點兩點而沒有寫出原字,閱卷的考官就判他「違例,交付主考官來討論。」主考官看一看,同意違例判定,並上奏說:
這個本來就沒有明文規定,但是考生寫文章應該要謹慎,不得擅自用行書、草書來答題,然後點兩點來省略。而且考試的時候,如果不依照題紙上的題目重寫,就應該被驅逐出場。除了這張考卷按原判決以外,還請禮部明定規則,讓大家有共識能遵守。

本文徵引書目:
  1. [明]郎瑛,《七修類稿》(中華書局)。
  2. [清]趙翼,《陔餘叢考》(河北人民版社)。
  3.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中華書局)。
--
→ asdf95: 這個從秦簡開始就這樣做,秦簡漢簡同字也是畫兩點 07/20 13:57
推 tomdeng: 這篇到底是回哪一篇? 07/20 15:05
推 mstar: 可能原作者刪文了。 07/20 16:41
→ Howard00: 何止秦簡.青銅器上的銘文都有"="這個符號.而且還不只 07/21 09:46
→ Howard00: 可以用"一個字",甚至還有一個=重複2~4個字的場合.. 07/21 09:46
→ F04E: 個人認為違例 等其他考官意見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明代的幾種休閒娛樂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人無聊都在幹嘛
時間 Mon Jul 18 11:35:53 2016
───────────────────────────────────────
※ 引述《s106667 (PHPJQJS)》之銘言:
: 現代人無聊可以滑手機、玩電腦等等
: 那以前科技不發達的古人們,平時無聊都在幹嘛?有卦嗎

明代晚期,一位出身仕宦家庭,喜愛旅遊的山陰文人張岱對於戲曲特別有研究,他一手包辦選角、編劇、導演,親自選了一批戲班來演「目蓮救母」,一連演了三天三夜,臺上的演員裝扮起地獄裡的鬼怪,各個栩栩如生,臺下的觀眾也看得驚呼連連,萬人一齊吶喊,官府還以為是倭寇來了,趕緊派衙門官兵來偵問,才知道誤會一場。

張岱有一次搭著小舟前往鎮江的金山寺,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張岱趕緊吩咐僕童帶著戲具在大殿前搭景,燈火照亮了大殿,他們大唱南宋名將韓世忠「擂鼓戰金山」。一時之間,鑼鼓喧嘩,寺裡的和尚紛紛出來查看,老和尚揉眼打哈欠,想看清楚是怎麼回事,但又不敢問,只好一齊看戲。等到天色漸亮,戲也差不多演完了,張岱連忙收拾道具,搭船過江,和尚們目送他們離去,最後還是一頭霧水,以為見鬼了。

張岱還和他的牌友們改良了一種紙牌,集結各種骨牌遊戲的優點,繪有虎、鷹、豹等動物的圖騰,但究竟怎麼玩,張岱也沒有明說。另外有一種紙牌遊戲叫做「陞官圖」,類似現在的大富翁,幾個好友聚在一起甩骰子,然後移動圖紙上的人偶,上面有升官、貶官加薪、罰俸等各種情境,讓肖想發財的讀書人過過乾癮。

其實各種想的到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娛樂,例如唐宋時代有鬥茶活動,對於茶色、茶香、茶湯進行評判,稱為「茗戰」。明代則有「瓜戰」,沒有什麼技巧,就是挑個瓜來,剖開來數裡面的子,多的獲勝。福建人另外發明了「蔗戰」,就是取幾枝甘蔗,砍同樣的刀數,看誰的甘蔗比較短,輸贏也不是那麼重要,反正都是要拿來吃。

投壺是一種由射箭變化而成,據《禮記》的記載,投壺的過程非常複雜,賓主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節。不過投壺在明代已經變了樣,人們完全不管禮儀,純粹當作一種丟擲比賽,有點像現在的三分球大賽,站在線外丟中就得分。因此「壺」的種類有好幾十種變化,有的中間會放一些障礙物,有的壺高達八尺,要坐在地上仰頭來丟,甚至還有會轉動的機關壺,增添了投入的難度,簡直比去夜市丟九宮格的難度還高。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出版社版),頁119、212-213。
  2. [明]姚旅,《露書》(福建人民出版社版),頁239。
  3.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華書局版),頁15、54、72。
  4. [明]陸容,《菽園雜記》(中華書局版),頁1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yuugen2: 肛 尻 07/18 11:36
→ jjjjjjs: 怡紅院 07/18 11:36
→ v7q4: 寫廢文啊 看看古詩就知道 一堆無病呻吟的廢文 07/18 11:36
→ r02182828: 結果發廢文流傳至今 07/18 11:37
推 gold97972000: 你休閒系? 07/18 11:37
推 kc092444: 還是很無聊啊 07/18 11:37
推 ghostl40809: 有錢人的生活XD 07/18 11:38
推 nidgh: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方 07/18 11:39
→ DanGong5566: 他小品文寫的不錯啊 07/18 12:26
推 freakclaw: 古人系 07/18 13:19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阿罩霧風雲提到的「以趾架槍」

電影「阿罩霧風雲」提到霧峰林文察訓練的兵勇有「以指架槍」的特殊技能,問題是姿勢拍的不到位。仰射的姿勢是對的,但「以指架槍」顧名思義就是就是要用腳趾托架著槍著前端,所以要整個人躺下,而不是用膝蓋頂著槍。我看到一張圖,歐洲兵也是這樣射擊,懷疑林家這招也是從歐洲傳入的。

以趾架槍1

以趾架槍2

以趾架槍3

圖片來源:About The Royal Green Jackets - Did you know that?

「四大奇書」的由來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四大小說有五本 是常識嗎?
時間 Mon Jul 11 02:56:51 2016
───────────────────────────────────────
※ 引述《wangquanchi (little_cheese)》之銘言:
: 四大小說
: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 第四本有一說是金瓶梅,有一說是紅樓夢
: 有沒有四大小說其實有五本的八卦?

半夜睡不著覺,發個廢文,個人管見認為「四大奇書」說法有點荒謬,或者說根本沒有意義。「四大奇書」的由來是這樣的,明代晚期有一個戲曲家叫做李漁,他幫新出版的《三國演義》寫序:
之前弇州先生(著名文人王世貞)說有宇宙四大奇書,分別是《史記》、《南華》(就是《莊子》的雅稱)、《水滸傳》、《西遊記》。而馮夢龍(著名小說家)也有選了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兩個人的說法不太一樣。
就這樣,到底是什麼「奇」法完全沒提到。而我們現在去翻閱小說家馮夢龍出版的作品,居然還找不到「四大奇書」的記載,整件事情就是李漁轉述了馮夢龍的一句話,既沒有說明原因,甚至無法確定真假,就變成大家熟知的《四大奇書》了,《四大奇書》所有的意義都是後人賦予的。

李漁為什麼樣幫《三國演義》寫序,具體原因不清楚,明代的出版業很興盛,可能出版商找他寫的,就像是現在的名人推薦序一樣,所以他把《三國演義》放在第一。至於王世貞已經提到的「宇宙四大奇書」,由於沒有收錄《三國演義》,而且只有兩本是章回小說,標準有點奇怪,就沒有人再提了。當然,《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都是非常經典的書,明清時代的人有時候還會加入《西廂記》、《封神演義》等書,一起比較,但並沒有「四大奇書」的共識。

透過現有的數位資料庫去檢索,發現「四大奇書」的說法在清代根本不流行,只有少少的幾筆而已。不曉得為什麼成為現代家喻戶曉、考試必考的「常識」,可能與民初的學者提倡有關,還值得再探究。至於《紅樓夢》是清代中期的作品,自然不會在「四大奇書」裡面,為什麼現代又有一個「四大小說」的說法,將《金瓶梅》抽換為《紅樓夢》,推測《金瓶梅》的內容情慾描寫過多,不適合大眾閱讀,遂被道學家割棄吧!箇中原因也值得再考究。

另外說一句,所謂「唐宋八大家」的說法也沒有什麼代表性,就是一個明朝文人唐順之依照個人喜惡的取捨而已,你也可以說,你跟金城武是亞洲兩大帥哥,將來幾百年後,也許成為大家要背的名詞。

參考資料:
  1. [清]李漁,〈三國演義序〉,收入《李漁全集》,18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 [明]張無咎,《新平妖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lynnZhang: 你李漁王? 07/11 02:58
推 kuinochi: 一樓有夠靠杯XD 07/11 03:01
推 heavensun: 各類挑一代表 愛情金瓶梅 武俠水滸 歷史3國 神怪西遊 07/11 03:02
→ heavensun: 夢龍挑得很好 07/11 03:03
推 querencia: 對!我就是跟金城武齊名的帥哥 07/11 03:04
推 incandescent: 李漁跟唐順之都是名人啊 肥宅說的話要怎麼比 07/11 03:08
推 sengoddard: 鯉魚王XDD 07/11 03:14
推 www1025: 鯉魚王,快使出打水! 07/11 03:20
推 wangquanchi: 我不是跟金城五齊名的帥哥,因為我就是 07/11 03:21
推 xdaymonx99: 一樓害我笑 07/11 03:22
推 K196: 推1樓 07/11 03:32
推 twin1949tw: 一樓哈哈 07/11 05:41
推 CRHsing: 你要跟大家說李漁寫了肉蒲團 大家才有興趣看 07/11 05:45
推 tomdeng: 三國志?? 07/11 07:09
推 rutw: 推個 07/11 07:35
推 ncueBenson: 1F XD 07/11 08:04
推 ritaatirrita: 一樓超靠北XDDD 07/11 08:11
推 kungfutofu: 推 07/11 08:25
推 Tomatowei: 1樓很靠杯XDDDDD 07/11 08:53
推 Bbigfat: 一樓超靠北XD 07/11 09:38
推 gallence: 推一樓XDD 07/11 10:29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明清時代的婚姻詐騙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代的肥宅怎麼傳宗接代的?
時間 Sun Jul 10 15:48:42 2016
───────────────────────────────────────
※ 引述《hydepark (真☆海德帕克)》之銘言:
: 本魯相信
: 古代一定也有肥宅der!
: 可是肥宅這種地位比細菌還不如的生物
: 為什麼現在還是存在呢?
: 沒人愛 沒人要 沒人理 沒人敢靠近
: 完全孤獨的活在世界上
: 在古代應該就會因為物競天擇消失啦

大家常聽到的「指腹為婚」、「媒妁之言」是一種途徑,明清時代農村社會中,自由戀愛的風氣不盛,所以自身不必煩惱這方面的問題,家中的長輩會替晚輩、奴僕選擇婚配對象。由於傳統社會中很重視延續香火,對於下一代的婚姻問題,自然也會特別重視。

在城市中還有另一種途徑,就是去購買妻妾,人口市場的來源有青樓妓女,有的富人一試成主顧,就把妓女娶回家當小妾了。在揚州地區還流「瘦馬」,它是一種將童女訓練各項技藝,再將其賣為人妾的行業。只要跟牙婆(仲介商)透露要娶妾,牙婆就會帶領那人去選姑娘,會場宛如迴轉壽司一般,有看到中意的姑娘,就拿金簪插住他的髮鬢,接著就可以準備娶回家了。如果都沒有喜歡的也沒關係,打點他們車馬費就可以了,還可以再趕去其他場。

明清時代的科舉考試與狀元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古代狀元的八卦?
時間 Sun Jul 10 15:01:46 2016
───────────────────────────────────────
※ 引述《haner1725 (肥宅少女)》之銘言:
: 準備大考一定都會讀過教育部部訂古文三十篇
: 各個都是具有一定重要價值才會被收錄的名篇
: 但怎麼這三十名篇的作家裡沒一個狀元呢???
: 照理來說狀元除了考運好,也要是最會寫的人吧
: 有沒有古代狀元到底在幹嘛的八卦???

明清時代的科舉考的是「八股文」,今人常把八股文批評為「封建守舊」,但大部分的人沒有看過一篇真正的八股文,它是一種格式很工整的文章,現在作文教的四字訣「起承轉合」,其實就是源自八股文的技巧。

相傳八股文的流行與明代一位叫王鏊(1450-1524)官員有關,王鏊縱橫官場之際,他擅長的文體受到朝野一致的推崇,逐漸變成一種作文楷模,最後成為科舉的定式。八股文不是不好,但限制太多,而且考題內容侷限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模仿古代聖賢的語氣來寫作,所以現在的古文範本當然就不會收錄這類的文章。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刑科題本》中的清人身高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古中國人很高大的八卦?
時間 Sun May 22 18:27:26 2016
───────────────────────────────────────
※ 引述《PPTer (PowerPoint Boy)》之銘言:
: 孔子換算今日身高大約190公分以上
: 劉備好像也有175以上的樣子
: 兵馬俑平均身高好像也有180
: 墓穴考古許多遺體身高都有170以上
: 有沒有古中國人其實滿高的的八卦?

有一個學門叫作「體質人類學」,科博館的陳叔倬研究員就在作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有一些困難的地方,古代的身高記錄不多,記錄身高的文獻又常濠洨,用目測或誇大的寫法,這樣的身高資料就沒有研究價值。

不過清代有一個材料叫作「刑科題本」,裡面有死者的驗屍報告,就有詳細記錄身高、傷口位置等等,都是寫幾尺幾寸幾分等。屬於正確性很高的資料,而且涵蓋的時間斷限及地域範圍都很全面,所以很適合用來研究身高。

陳叔倬研究員分析了1,800筆資料,平均清代的中國男性為162.42公分;女性為152.8公分,影響身高的因素可能與氣候、經濟有關,進入小冰河時期,糧食缺乏經濟困難的地區,身高有下降的趨勢。

參考資料:
  1. 陳叔倬、李其原,〈由清刑科題本檔案研究18世紀中國常民的身高與經濟發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286(臺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ohrring: 幹都是漢人矮子拉低我們平均值 05/22 18:29
推 milk7054: 大日本帝國矮子表示欣慰 05/22 18:30
推 yannicklatte: QQ 05/22 18:33
推 kkman321: 秦俑都做得很高 其實身高真實性我是存疑 05/22 18:37
推 ChiChiGo: 平均162算不錯了 05/22 18:37
推 njnjy: 軍隊比較高壯是正常的秦俑還有胡人 05/22 18:40
→ njnjy: 秦人也許體型有優勢吧 打仗特別強悍 05/22 18:41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清代訟師打官司一則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戚家慘案發生在現代台灣的話廢死聯盟會?
時間 Sat May 14 15:22:43 2016
───────────────────────────────────────
※ 引述《bluebluelan (幻想鄉的境界由我來守護)》之銘言:
: 以法官一定是對的 三級三審就是證據確著 不用司法救濟的想法喔
: 縣令在聽完回春堂朱二 來福跟常威的供詞之後 戚秦氏被判死當場就被斬首了
: ~九品芝麻官全劇終~

明清時代也是有多審,由地方的縣審、府審,一直往上到中央。但意義不一樣,縣只能審刑責比較輕的案子,有一個術語叫「戶婚田土」,意思就是土地糾紛、離婚官司、財產繼承、鄉民鬥毆等等刑罰不超過笞、杖的案子,由州縣自理,期限內處理完了,再把相關資料上呈即可。

涉及人命的案件一定會送到中央去處理,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會審,然後再交由皇帝裁決。所以電影裡面才會有「三司會審」,包龍星說他是「八府巡撫」,其實皇帝給錯官了,他應該是「巡按」,就是「巡按御史」,是都察院的代表,官品從五品。但電影裡面出來一堆雜魚,例如水師提督不應該參加會審,而本縣陳大人一出來就被丟雞蛋,其實本案已經不關他的事情了。

接著再說一件事,懷孕的戚秦氏在眾人「讓他生」的簇擁下,跑去生小孩,是真的可能嗎?確實是有這種案例,我之前看到清代有一個類似的記載。有一個富人跟寡婦通姦,被寡婦的族人知道了,而告上衙門,寡婦因為懷孕,官府就把案件推遲到產後再審。

後來富人聘了一個訟師來打官司,這位訟師去澡堂洗澡時,看到有一個賣豆腐的人龜頭上有一個痣。訟師就去和寡婦串供,叫寡婦指認是和這個豆腐哥通姦,幫富人脫罪。等到開庭時,寡婦就照著訟師的話誣賴豆腐哥,衙門的人把豆腐哥的褲子脫下來,果然龜頭有一個痣,證實所言不假,就把豆腐哥抓去判刑了。最後富人等到豆腐哥出獄了,再送給他一棟豪宅、一個婢女當作補償,叫他別再翻案了,可說是歡喜大結局。

講完這個案例,大家應該發現打官司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訟師」(或稱「狀師」)了,方唐鏡就是清代廣東有名的訟師,很多科舉考不上的人會改當訟師。在明清時代,江西的訟師最有名,訟師還會自己寫一些必勝手冊,稱作「訟師秘本」,將來傳給他兒子。因為訟師靠訴訟賺錢,有鼓勵興訟、破壞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官方是很不鼓勵的,還曾抄禁「訟師秘本」。

參考資料:
  1. [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那思陸,《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3. 陳熙遠、邱澎生,《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20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hatenese: 你訟師系??? 05/14 15:25
→ hatenese: 厲害 05/14 15:26
推 song1234: 有趣 05/14 15:27
推 hamasakiayu: 你九品系? 05/14 15:27
推 magic1104: 希望能多點這種文章 05/14 15:28
推 kutkin: 八府巡案 好像是他這樣念 字幕打得不一樣 05/14 15:28
推 JONLY0617: 紹興師爺呀 當時還有師爺幫 05/14 15:28

我打錯了,紹興是師爺,就是官府的幕僚,訟師是江西才對。

推 kevin751231: 這篇好狂啊 05/14 15:29
→ ivorysoap: 為什麼有人會無聊去看別的男人的龜頭 05/14 15:31
推 kevin751231: 他下流賤格露出半個龜頭 05/14 15:32
推 kiwidragon: QwQ 05/14 15:34
推 fly1021: 優文就是給推~清朝殺人案不多嗎?不然皇帝怎麼裁得完 05/14 15:45
推 allenatptt: U文給推 05/14 16:00
推 superkingbro: 推 05/14 16:12
推 yesyesyesyes: 長知識給推 05/14 16:23
推 pipiayin: 推 長知識 05/14 17:01
推 sank: 推 05/14 17:28
推 gccbg04469: 師爺 高啊! 05/14 17:37
推 Bartelby: 長知識 推 05/14 18:12
推 oxz: XD 05/14 18:35
推 fanntony2002: 精闢講解 05/14 19:17
推 afu4869: 高...高手現身... 05/14 20:50
推 mstar: 「巡撫」是一省之長,所以跟「巡按」弄混實在很誇張 05/14 23:05
推 ptadspt: 讚 05/14 23:42
推 umano: 推 05/15 02:15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成祖朱棣不信丹藥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人是怎麼看待煉丹人
時間 Mon May 9 21:41:04 2016
───────────────────────────────────────
※ 引述《a12345x (一隻小浣熊)》之銘言:
: 感覺像是一堆瘋子在搞吸毒
: 古代大眾是怎麼看帶這群人

古人當然著迷仙丹煉藥的非常多,尤其皇帝追求長生不死和壯陽的也不少,結果吃了丹藥反而適得其反。不過,我有看到一個特例是永樂皇帝,他腦子意外的清醒,有兩則小故事:
  1. 永樂二年,有道士獻上道教經書,永樂皇帝大罵:「我治理天下靠的是儒家《五經》,你拿這個給我有個屁用!」都把他們趕出去,然後告訴身邊的大臣說:「皇帝用正確的道理治理天下,底下的人就不會走偏。如果皇帝喜好奇怪的事情,稍有不謹慎,就有心懷詭計的小人來投其所好,如果中了他的道,將來禍害無窮,所以不得不把這群道士趕出去。
  2. 永樂十五年,又有人獻上道教方術書和丹藥,永樂皇帝更生氣了,他說:「這些都是妖人,秦始皇、漢武帝一生都被方士的長生不死藥給蒙蔽了,現在又拿這個來騙我,我沒在吃這個的啦!叫他自己把藥吃掉,把那些妖書都燒掉,然後改行,別再騙別人惹。」

順便推薦一本最近翻譯出版的好書,是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臺北:麥田,2015),我第二條材料就是看該書才注意到的。

參考資料:
  1.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宗》,〈永樂二年正月〉,頁493-494。
  2.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宗》,〈永樂十五年八月〉,頁20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lithaimo: 哇 長知識 有趣 05/09 21:42
推 barbarian72: 五樓吃仙丹想增大GG結果吃到偽娘藥 05/09 21:42
→ Leeng: 你煉丹系? 05/09 21:42
推 frommr: 樓下非丹丹不吃 05/09 21:42
推 D122: 5樓在尋找變女生的藥 05/09 21:42
→ hddd5566: 就明成祖朱棣r 05/09 21:42
推 harry886901: 不吃 老子只吃鮑魚 05/09 21:43
→ harry886901: 五樓自肥 05/09 21:43
推 darkbrigher: 結果後代子孫各個不肖 還有個直接轉職道士 05/09 21:44
推 jehow: 李世民也是吃到判斷力從英明變成昏君等級 重金屬很可怕 05/09 21:44
→ darkbrigher: 不過英明皇帝變老番顛 似乎活太久都這樣... 05/09 21:45
→ jehow: 老皇帝是會怠勤 但是其實都知道 只是懶的管了 康乾都一樣 05/09 21:46
推 milk7054: 吃壯陽藥補腎都來不及,還吃仙丹? 05/09 21:46
推 heavensun: 汞中毒 會影響腦部 05/09 21:46
→ milk7054: 李世民是縱慾過度 05/09 21:47
推 x284yk6cjo5: 酷 05/09 21:47
→ kevin4201153: 您煉丹系? 05/09 21:47
推 kducky: 基本上宋朝後很少吃了 只剩明朝比較常吃 但是是吃壯陽 05/09 21:52
推 ccm0217: 慈嬉都吃...? 05/09 21:57
推 zzzzzzzzz: 漢帝國皇帝短命就是愛吃仙丹害的 05/09 22:04
→ zzzzzzzzz: 內服的會死人,歷史上教訓太多,後來就發展出外丹功 05/09 22:05
推 zeldeo: 神智好清晰的皇帝 05/09 22:25
推 tommy72392: 他根本未來人吧 05/09 22:46
→ lovelebron24: 五樓自肥 05/09 22:59
推 mr680224: 明太宗朱棣 可惜後代子孫大吃特吃 05/09 23:57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武舉不識字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在古代中國 武狀元還是文狀元地位高
時間 Tue May 3 12:30:05 2016
───────────────────────────────────────
※ 引述《TW123456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之銘言:
: 古代中國重文輕武
: 雖然文武狀元都是萬中取一
: 但文狀元跟武狀元誰地位高啊

原文推文有提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雖然是電影情節,不過還真的差不多如此,考武狀元是真的不要求策論。清代的考據學家趙翼曾經擔任武科鄉試的主考官,雖然要考策論,但是都是帶小抄進去寫的,他說:
考武舉以考弓箭、騎馬等技藝為主,內場的策論不太要求,我擔任鄉試主考官的時候,發現很多搞笑的事情,例如「一旦」,有人寫成「亘」;「丕」,有人寫成「不一」,都是因為小抄的字寫的太密,所以看不清楚的關係。又如寫「國家」這個詞,應該要表示尊重,擡高一個字,但是討論古代國家的時候,就不用擡寫,可是他們還是照擡。相同的情況,考生自稱「生」的時候,要表示謙虛,所以把「生」寫偏一點,結果那群天兵,把「生物」、「生機」的生都偏旁。
趙翼說,武科的選人都是外場術科已經選好了,然後才來考內場的筆試,所以又不得不讓他們上榜,好加在收卷就算了,不用再面試考核,不然會很困擾的。

參考資料:
  1. [清]趙翼,《簷曝雜記》(中華書局版),頁2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barbarian72: 五樓甲狀元 05/03 12:30
推 bmxhedfxc: 蓋 05/03 12:31
推 GaussQQ: 蓋 05/03 12:32
噓 ls4860: 只參考一本就說這是事實原貌 未免也太欠周詳 05/03 12:32

資料不少啦,我只是不想寫太多,挑一個好笑的而已,有興趣可參考:
  1. 嘉慶《海康縣志》(上海書店出版社),頁483。
  2. [清]劉坤一,《劉坤一奏疏》,頁1176。
→ ryan100100: 蓋 05/03 12:32
→ ryan100100: 幹 05/03 12:32
推 lindviorair: 有掛 05/03 12:32
→ barbarian72: 五樓厲害 05/03 12:33
推 ilovelol: 跟現在學校很多體育班成績都很爛一樣道理 05/03 12:34
推 koei888: 平時 文高 戰時 武高 05/03 12:35
推 m2488663: 推 有趣XD 05/03 12:38
推 donation12: 可以把原文放上來。 05/03 12:46

武闈但以弓馬技藝為主,內場文策不論工拙也。余嘗主順天乙酉科武鄉試,其策有極可笑 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蓋緣夾帶小本字畫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謄訛錯耳。又如「國家」字應擡高一字,則凡泛論古今處,如「國家四郊多壘」、「社稷危亡」之類,亦無不擡寫。武生自稱「生」,則應於行內稍偏,乃又將「生人」、「生物」、「生機殺機」之「生」字,一概偏在側邊。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場已挑入雙好字號,則不得不取中。幸武闈無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推 Birthday5566: 太強 05/03 12:53
推 Taizu: 這個世界的現實就是這樣子 05/03 13:04
推 shytube602: 專業推 05/03 14:27
推 RUYAO: 幫推 05/03 17:01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皇帝也是說「白話」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全講文言文的古裝劇阿??
時間 Mon May  2 20:53:02 2016
───────────────────────────────────────
※ 引述《JUNOCARE (陽光!!)》之銘言:
: 以前讀課本裡的文言文總是非常辛苦
: 讀一句看一次注釋,讀十句看十次,非常不方便
: 古人竟然有辦法看懂這樣的文章,讓小魯我難以想像!!
: 我一直認為,文言文跟我那麼有隔閡的原因
: 其中之一,就是因為以前看過的古裝劇,裡面的人都很順的在講白話文!
: 有些甚至連書信也在寫白話文來著的
: 有沒有全部都在講文言文的古裝劇呢?有沒有八卦??

因為古代人講話也是講「白話」,文言文只有書寫的時候用,有一個很好笑的例子可以對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要把孔子的子孫請出來當官,就在皇宮召見了孔子的子孫,然後《明實錄》記載了朱元璋說了這段話:
爾年雖未耄,而疾嬰之,今不煩爾官,但爾家先聖之後,為子孫者不可以不務學。朕觀爾子資質溫厚,必能承家,爾更加誨諭,俾知進學,以振揚爾祖之道,則有光於儒教。
最好有人可以講出這種文謅謅的話,這完全是史官修飾的文章。不過孔子的子孫覺得皇帝跟他講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就憑藉著記憶力,把當時的聖旨原話記下來了:
我看您是個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您勾當,您常常寫書與您的孩兒,我看他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您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您家裏不讀書是不守您祖宗法度,如何中用?您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裏,您家裡再出一個好人呵不好?
這才是朱元璋平常會講的話,每個人也是這樣說話的。孔子的子孫答應了朱元璋請他當官的要求,朱元璋知道了後,非常高興,命官員傳話:「道與他,少吃酒,多讀書。」這些白話文被孔子的子孫刻在石頭上,放在他山東老家,現在還存在。

參考資料:
  1. [明]葉盛撰;魏中平校點,《水東日記》,卷19,頁188。
  2.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祖》,卷31,〈洪武元年四月戊申條〉,頁549-550。
  3. 駱承烈匯編,《石頭上的儒家文獻──曲阜碑文錄(上)》,頁349-3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PPTer: 以前古漢語 中古漢語 文法和用字還有發音不是都不一樣嗎? 05/02 20:54
推 abomgo: 長知識給推 05/02 20:55
→ kevin751231: 語言邏輯其實都差不多 05/02 20:56
推 wl2340167: 不一樣是不一樣 但白話文跟文言文還是有差 05/02 20:57
噓 DontGoCMI: 覺得你翻得很怪 05/02 20:57
→ okplaymayday: 我沒有翻譯,原話就是這樣帶有鳳陽口音。 05/02 20:58
推 kevin751231: 現在的教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翻,那個才詭異 05/02 20:58
→ DontGoCMI: 耄 -> 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05/02 20:59
→ DontGoCMI: 第一句就可以吐槽 你哪來的翻譯阿 05/02 20:59
→ okplaymayday: 那是《明實錄》的原典,由當時的史官寫的。 05/02 21:00

明實錄

→ DontGoCMI: 好吧 史官修飾 修的很誇張 05/02 21:00
推 NaaL: 原po沒有翻譯,是直接抄錄啊 05/02 21:00
推 muse87131: 推 05/02 21:01
→ NaaL: 胡軍的朱元璋(除了太帥)還滿有味道的XD 05/02 21:01
→ okplaymayday: 史官當然會把口語的文字重新潤飾,不是純粹翻譯。 05/02 21:02
推 kevin751231: 不會這句要翻譯成「你雖然沒七老八十」吧 05/02 21:02
→ DontGoCMI: 我翻喔 贛你老師的老不死 快叫你兒子出來當官拉~贛! 05/02 21:03
推 Zawar379: 推XDDDDD 05/02 21:04
推 kevin751231: 其實文句裡沒有要他兒子當官的意思 05/02 21:05
推 NaaL: 前頭還有"聖旨:“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對曰:“臣 05/02 21:06
→ NaaL: 五十三歲也。” 感覺很親切的對話呢,雖然之前還有段插曲, 05/02 21:06
→ NaaL: 朱真是做足了帝王拉攏人心術 05/02 21:07
→ okplaymayday: 要他當官是更之前的事情,他裝病,叫他兒子來頂替。 05/02 21:07
→ okplaymayday: 朱元璋知道了很賭爛,又再叫他來,他才勉強來。 05/02 21:07
→ DontGoCMI: 嫩 不會體察聖意 於我朝代裏,您家裡再出一個好人? 05/02 21:26
→ DontGoCMI: 這段就有意思了 05/02 21:27
推 esf1y: 推原po熱心分享 推文有人愛噓又沒料 05/16 02:00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關於明代的土地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古代怎麼徵收土地的八卦嗎
時間 Fri Apr 29 03:33:37 2016
───────────────────────────────────────
※ 引述《njnjy (廢文我喜歡po)》之銘言:
: 昨天看一部戲劇 大明王朝 因為朝廷爛帳一堆
: 尤其工程預算不停的追加暴增 運費還選比較貴的路線
: 官員們吵了起來
: 張居正等人認為 為了防倭寇 蒙古
: 再這樣下去 預算會超支 所以內閣首輔 嚴氏父子
: 就趁機向嘉靖皇帝建議 把農田改桑田 出口賺取大量白銀
: 為了獎勵桑田稅收 還有減免
: 但農民大部分都不肯配合
: 沒田要吃什麼 說好的糧食補償 也沒下落

官方要徵收土地就直接收了,不會跟百姓囉嗦的啦。但是徵收還不如發放的多,因為中國就是土地多,總有許多沒有人的荒地,就會由官府主導,發放給人民耕作。中國是農業社會,把人民依附土地上,每年能收到他們的稅,大家不作亂,就算是太平時代了。

明代的收稅是採取「定額制」,收好收滿就可以了,收不滿的官員考績就倒楣,收太多的官員,人家還要懷疑你是不是剝削百姓。而且明朝初期大規模統計過一次土地數字之後,大多數的官員既不敢亂改,也懶著改,所以很多地方的土地、人口數字都是直接抄前面的,一百多年來,數字完全一樣,根本是一筆爛帳。

有土地不見得是好事情,因為徵稅和分派差役的依據就是土地,所以很多農民寧願把自己的土地登記在地主名下,以避免官府來收稅。平常這樣做是比較好沒錯,可是遇到災荒的時候就不好了,因為政府會免除稅額,結果免到的都是地主,佃農還是要繳田租給地主。有些有土地的農民窮到不能繳稅,只好逃跑了,結果其他的農民還要代繳那個逃跑農民的稅,導致大家全都跑光,又要再發放土地了。

種桑樹的事情,是明代初期就在執行的。有一個詞叫作「農桑」,就是種田植桑,一個是食物的來源,一個是衣服的來源,平常種田,農閒的時候就織布,兩件事情都很重要。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告訴官員說:
近年以來,物產豐收,百姓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預防的計畫,不能夠因為短暫的安頓就疏忽。朕命令你們官員曉諭人民,若有空閒的田地,都廣植桑棗,當遇到歉收之年,就可以作為生活依靠。
可以見得種桑並不是壞事,有點類似分散風險,當農產歉收的時候,至少還可以用桑樹養蠶寶寶織衣服來賣。於是工部官員命令每戶人家要在三年內種六百株桑樹,違者發遣充軍。可是江南一帶環境好,農民會種價值更高的東西,所以幾乎都沒有依命令種植,地方官深怕考績受到影響,上呈的資料都是偽造浮報的,中央政府通常命令發下去,地方政府很少能夠貫徹的,都是一層敷衍一層。

參考資料:
  1.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祖》(中研院版)。
  2. [清]談遷著;羅仲輝、胡明校點校,《棗林雜俎》(中華書局版)。
  3.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食貨志》(中華書局版)。
  4. 唐文基,《明代賦役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syldsk: 你稅稅系? 05/01 15:53
推 Wraither: 其實只要派出幾個50up的女人就可以徵收惹 05/01 15:54
推 darkbrigher: 問題在於明朝制度太屎 朱重八太一廂情願 05/01 15:58
→ darkbrigher: 然後去依附考上生員 舉人的根本當時常態 因為免稅 05/01 15:59
推 aiguo: 好文給推 05/02 22:33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疊字的小故事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疊字的八卦?
時間 Fri Apr 29 03:33:37 2016
───────────────────────────────────────
※ 引述《MicroGGminus (拎北骨科減)》之銘言:
: 這邊的疊字不是指小屁孩那種
: 吃飯飯之類8787的疊字
: 是像省略字詞的那種疊字
: 有沒有為什麼會出現疊字的八卦
: 是因為太懶嗎?
: 有沒有卦?

最近流行「寶寶」疊字,我一直在回憶,我以前有讀到一條資料,是古人喜歡用疊字的笑話,可惜我當時看到的時候沒有抄下來,剛才終於讓想起來了。這是清初文人金埴的筆記,他說:
前輩們講究優雅的辭藻,喜歡把自己的廳堂取名叫「堂堂」,把涼亭取名叫「亭亭」,把洞穴取名叫「洞洞」。我朋友吳復古告訴我:「現在田地可以叫田田,閣樓可以叫閣閣。」我回答他:「書軒也可以叫軒軒。」我曾經看到一個公家機關,題名叫作「法法法署」。其實這一類疊字的,都是模仿唐代一個叫貫休的和僧人,雖然念起來像口吃,不過也很有韻味。
透過這條資料,發現古人喜歡用疊字,不是裝可愛,而是覺得這樣很雅致。像是《論語》也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用法,前後兩個字詞性不一樣,要細細品讀。

另外,金埴還說這個用法是源自於唐代僧人貫休,因為貫休的詩喜歡用疊字,有一首詩寫道:「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們還因此稱他為「得得來和尚」以上就是深夜疊字小常識,我們下次再見囉。

參考資料:
  1. [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不下帶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卷3,頁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pig40104tony: 穴穴 04/29 03:34
推 uhmeiouramu: 雞雞! 04/29 03:39
推 togo324: 長新知給推 04/29 03:40
→ NX9999: 謝謝(前面謝當作凋零,後面謝意思是結束) 04/29 03:43
推 compromise32: 推推! 04/29 03:44
推 NX9999: 推推(前推是動詞,後推字是名詞) 04/29 03:47
推 wwvvkai: ㄋㄟㄋㄟ 04/29 04:08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明清時代的人很早婚嗎?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古代人要那麼早結婚?
時間 Thu Apr 21 00:07:06 2016
───────────────────────────────────────
※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銘言:
: 看歷史很多古代人很早就結婚了
: 有的16歲,有的14歲
: 更誇張的還有看過11、12歲結婚的
: 女生幾乎是初潮來過之後,就等著出嫁了
: 而男生很多也是很早就娶妻
: 為什麼古代人要那麼早結婚呢?
: 原因何在?

簡單介紹明清時代的情況,劉翠溶院士的人口史研究,分析了50種族譜,15萬個男性的資料,所以有一些不同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雖然明清時代的家族普遍都有族譜,但他們的生活條件和最底層的佃農還是有差別,所以不能夠完全反應整體社會結構。

明清時代的男性是十六歲成年,到了十六歲就要負擔政府分派的徭役,至六十歲才能退休,結婚的年齡大多會在成年後。當然,指腹為婚,已經談妥對象之類的情況不少,但儀式會在成年後舉辦。

很遺憾的是,族譜比較少記載結婚的年齡,很難有效的去推算平均結婚年齡,根據有限的族譜統計出的結果,男子21歲結婚、女子則為16歲。此外,還有一些文人筆記可以支持這樣的論點,例如清人梁章鉅的《歸田瑣記》說:「古禮女子二十歲出嫁,明朝人認為二十三歲才嫁就算很晚了。」

雖然不知道結婚年齡,但古人的避孕條件較差,可以從生第一胎長子的時間稍微反推(長女出生通常較少記載),長子出生時,父親年齡約在27至28歲之間,大略可以猜測結婚時間在二十多歲吧!

參考資料:
  1. 劉翠溶,《明清時期家族人口與社會經濟變遷》,中研院經濟所,199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apenwang: 早邱阿 04/21 00:08
推 Playorange: 活到35,40歲 16.7歲結婚也不算太早啊 04/21 00:22
推 dinhan: 專業推 04/21 02:54

高貴的鳳陽人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敝人的八卦
時間 Thu Apr 21 04:52:04 2016
───────────────────────────────────────
※ 引述《lee09930239 (pingwwjd)》之銘言:
: 中國人是很謙虛的民族,很多在自稱自己的部分時都會用不好的字眼來表示。
: 如果你有學過應用文書信稱謂的部分應該會更有概念。
: 敝,這個字有破爛、破舊的意思(當形容詞用時)所以像:敝衣,是指破爛的衣服
: 敝邑,是謙稱自己的故鄉或國家
: 敝人,就是在你自己稱呼自己的時候用的我們常說的敝人

我看明清時代的筆記小說,剛好有看到一個反例。就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故鄉在鳳陽縣。所以他朱元璋首都雖然設在南京,但另外設了一個中都,就在鳳陽。

鳳陽有自己的國子監(國立大學),超威的!堪稱古代天龍國,所以鳳陽人自稱的時候不稱「敝鄉」、「敝府」,而稱「貴鄉」、「貴府」。可惜好景不常,中都國子監撐了不久就被裁撤了,明朝首都也從南京搬到北京去。鳳陽人屌不起來,就再也沒有聽到自稱「貴鄉」的用法了。

參考資料:
  1. [清]劉廷璣撰;張守謙點校,《在園雜志》,北京:中華書局,20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噓 skeric: 口恩口恩 女子口屋 04/21 04:56
→ lantern7731: 敝嘴 04/21 04:57
→ aynmeow: 長姿勢 04/21 04:59
推 YahooTaiwan: 紙很貴 04/21 05:10

關於「閱讀史」的一點介紹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book
標題 Re: [問題]從書架真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嗎?
時間 Sun Apr 24 03:06:22 2016
───────────────────────────────────────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耶,書架的書或多或少可以反應一個人的學思取向,但思想是會成長的,不同階段的學習環境,接觸與閱讀的書也會不同。像我書架一堆武俠小說是國中的時候買的,龍應台、余秋雨、張愛玲之類的書是高中的時候看的。到了大學、研究所就集中在歷史學領域的書。

有的時候發現書店清倉、結束營業,或是單純湊免運費,也會兼買一些奇怪的書,買回來只翻兩下就堆起來了。而且我的興趣就是買書,現在將近一萬本書,真正看完的大概不到一半吧!這樣的話,看我的書架,就跟書店裡看文史、社科區一樣,好像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呢,以上都是廢話。歷史學裡面是真的有這種研究方法,叫作「閱讀史」或「書籍史」,是歐美新文化史裡面一個新興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有Robert Darnton,還有年鑑學派的Roger Chartier等,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潘光哲教授也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把閱讀史的方法融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寫了很多這方面的論文,我很愛睏了,簡單說一下這個東西。

潘光哲教授去探索知識分子的閱讀經驗,挖掘每個時代的讀書人喜歡讀什麼樣的書,例如他訂了什麼報紙、看了什麼書,再去分析報紙的政治傾向與內容對閱讀者產生了什麼影響。例如某某人在他的日記裡寫說,今天看了某某書,他的心得如何如何,潘教授把讀書人吸收後的知識稱為「知識倉庫」,這些閱讀的書籍就變成思想的素材,需要的時候就從倉庫裡面搬出來用。所以就可以追索說這個人會什麼會有這種發言,原來就是當年讀了某某書,被這本書給影響了。

透過梳理知識分子閱讀史,常常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有一個概念叫「作者已死」,大概是說每個讀者都會用自己的想法詮釋書籍,卻往往不是作者原先想要傳達的。閱讀史也常有這種狀況,某人讀了書後,會重新去理解,甚至扭曲書的內容,把它化為己用,尤其民國初年對於民主、權利等等西方概念,總是一知半解。所以從書籍到閱讀習慣,乃至心靈層次,可以討論的東西就多了。又如民初有一份報紙叫《時務報》,有的讀者收到後是在挑錯字,有的則是抱怨翻譯的詞彙太難,讓人看不懂,有的是認真的去讀裡面的新知,去考察同一份文本對不同讀者產生不同的影響,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我說的很簡略啦!大家對閱讀史有興趣的話,不妨參考底下的文章。

參考資料:
  1. 潘光哲,〈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知識倉庫」、「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新史學》,16:3(臺北,2005)。
  2. 潘光哲,〈《時務報》和它的讀者〉,《歷史研究》,2005:10(北京,2005)。
  3.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臺北:中研院,20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tienhun: 酷耶! 04/24 11:15
推 acbwanatha: 這一塊的確是可以開發的。 04/24 12:33
推 drdrdrmr: 推 04/24 12:41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明代國子監生的素質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孔子要哭了!北京國子監大街匾額竟寫錯字
時間 Thu Apr 7 01:16:40 2016
───────────────────────────────────────
※ 引述《choco7 (巧克七男孩)》之銘言:
: 綜合外媒報導,近日有民眾向媒體反映,緊鄰北京孔廟的國子監大街院落匾額,
: 竟然出出現寫錯字的烏龍,匾額本應寫上「聖人鄰里」,卻誤寫成「聖人鄰裡」,
: 且這塊匾額從2007年就懸掛至今都沒有更正。
: 由於中國人不熟悉繁體字的緣故,經常將「故里」誤寫成「故裏」或「故裡」。

國子監其實在明代中期就已經整組爛掉了,所以孔子要哭,六百年前就該哭了。明代的學校有兩級,高級的是國子監,低級的是地方儒學。地方儒學依照行政區劃分為府學、州學、縣學,就像我們的國立、縣立、市立高中一樣,都屬於同一等級,而國子監相當於現在的大學。

在地方儒學表現好,而且長得夠帥的人,經過考試合格,就可以進入國子監讀書,進國子監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考到「進士」就能當官。本來國子監學生的素質還不錯,但是明朝中期以後,政府財政困難,所以開放捐錢就能進入國子監,導致國子監變成學店,其中廢渣占七成,好學生只有三成。

進入國子監的學生,大多無心向學,肖想能謀得一官半職,例如有一個國子監學生終於當了縣官,後來因為某事被退休,就哭著說:「我花了千兩銀子,還沒回本啊,我老婆會看不起我的。」

不只是學生擺爛,國子監校長也懶著管,有一個校長很怕外面貓頭鷹在叫,所以宣布只要能抓到貓頭鷹,可以放榮譽假三天。下一屆校長更好笑,因為他喜歡吃蚯蚓,學生又開始忙著抓蚯蚓了。

在學校裡面鬧就算了,有一次參加朝會,文武百官都在場,剛好是歲末年終,皇帝發明年的年曆給官員,因為限量是殘酷的,國子監學生為了搶年曆,在朝會上鬥毆,皇帝看到傻眼,校長被扣薪一個月,鬧事的學生被黜為民。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店版)。
  2. [明]葉權撰;凌毅點校,《賢博編》(中華書局版)。
  3. [明]陸容撰;佚之點校,《菽園雜記》(中華書局版)。
  4. [明]李詡撰;魏連科點校,《戒庵老人漫筆》(中華書局版)。
  5.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版)。
  6. 林麗月,《明代的國子監生》,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Su22: 你歷史系? 04/10 14:31
推 chister: XD 04/10 14:36
推 MangoTW: 推野史 04/10 14:36
推 nanhu0423: 你學子監系??? 04/10 14:37
推 tmwolf: 國立學店 04/10 14:40
推 gn01642884: 優文 推! 04/10 14:42
推 li118: 推國立學店 04/10 14:46
推 dan310546: 星期天限定耶 04/10 14:46
推 zuzudot: 推 04/10 14:47
推 shaddock1987: 推 04/10 14:49
推 sevenny: 你學店系? 04/10 14:52
推 ks2384im: 以前就這麼狼性哦 04/10 14:55
推 umano: 你晚明系? 04/10 15:00
推 a2654133: 星期天XDDDDDD 04/10 15:06
推 j68345517: 推 04/10 15:11
推 dragon988: 推! 04/10 15:11
推 icpolonaise: 我釣魚的時候,魚兒們也喜歡吃蚯蚓耶... 04/10 15:19
→ cca1109: 看起來跟陸軍有點像 04/10 15:30
推 yannicklatte: 蚯蚓是怎樣… 04/10 16:43
推 pipiayin: 有笑有推 04/10 17:14
推 beryll: 監王!!! 04/10 17:20
推 wsx26997785: 哈哈 明朝還有其他好笑事蹟嗎 04/10 18:02
推 Ayenyen: 推 04/10 18:03
推 Maisie: 酷 收藏 04/10 19:12
推 indietaiwan: 今天星期天 暱稱正確 04/10 19:18
推 jajoy: 蚯蚓,, 04/10 20:06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明清時代的「雞姦」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FB] 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警告知名同性戀劉宇
時間 Thu Apr  7 22:00:06 2016
───────────────────────────────────────
※ 引述《Jack0 (傑克零)》之銘言:
: 另外 本粉絲團堅決反對同性戀這種違反夫妻人倫
: 悖逆中華道統的淫穢行為!
: 誠如本黨同志呂學樟委員所說
: 「同性結婚可以人獸交,可以什麼交,我們看不清楚啦,看了真的很可怕。」

筆者研究中國明清時代的歷史,看了不少筆記小說,還有外國傳教士的中國見聞錄,發現外國人到中國後,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人普遍都搞肛,而且不認為是件羞恥的事情,因此在我看來,所謂的「中華道統」,連最傳統的中國人都未必遵守。

葡萄牙宣道團修士克路士在他的紀實作品《中國志》寫道:
這支民族除了上述的愚昧外,還有一桩骯髒的醜行,那就是他們是那麼喜歡搞該死的雞姦,這在他們生活當中絲毫不受到譴責。雖然,我有時公開反對這種惡行,他們卻樂於聽我講述,說我講得滿有道理,而他們從未有人告訴說那是一種罪惡,也不是壞事。看來因為這種罪惡在他們那裡是普遍的......
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天主實義》寫道:「在中國有些人拒絕正常的性愛而縱容墮落,他們不與女子結合卻去玷汙年輕男性。在西方,這樣下流的事情是智者所不容討論的,只怕弄髒了自己的嘴。」當然,傳教士遵守他們的信仰,對於雞姦的事情特別反感。

然而中國筆記裡,關於搞肛的事情就更多了,例如有一條記載說,明代宣德皇帝規定:「現在開始官員不能去嫖妓了,我們要派御史嚴格取締。」結果勒?官員聽到禁止嫖妓,可是沒說不能搞肛,北京城裡就開始流行玩孌童。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陳寅恪為什麼寫《柳如是別傳》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大學者陳寅恪為何封刀巨作是寫個妓女?
時間 Thu Apr 7 01:16:40 2016
───────────────────────────────────────
※ 引述《takuminauki (支持雙貿)》之銘言:
: 陳寅恪
: 第一屆院士
: 知名歷史學家
: 封刀作品柳如是別傳
: 高達80萬字
: 而柳如是是明代知名妓女
: 怎麼會這樣呢
: 雖然查了資料之後發現柳如是頗有文采
: 但一代大師是不是該研究更正經的東西呢?
: 陳寅恪先生當時到底怎麼想的?

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不容易,牽涉到陳寅恪個人的學思歷程,還有當時的時代環境,我看你大概也只是隨便問問,而且我等下要看綜藝大熱門重播,所以就簡單答覆吧。

陳寅恪寫《柳如是別傳》機緣是他在整理東西,找到一顆紅豆,他就想哪來的紅豆啊?熊熊想起來,原來是二十年前經過常熟的時候,在抗清名士錢謙益的故居門口買的,看著這顆紅豆,不禁有點感慨,那就來寫一本書表彰錢謙益和他女朋友柳如是的氣節吧!

這本書雖然是以名妓柳如是為核心,但他關注的不只是男女情愛,而是民族精神,書的重點放在錢柳的「復明運動」。柳如是是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妓女,卻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胸懷,比他男朋友錢謙益還有氣節(他男朋友曾經綁辮子去當官,就是被柳如是勸回鄉參加反清復明的),陳寅恪覺得這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事情。

在寫這本書時,陳寅恪的眼睛已經近乎失明了,只能倚靠助手和他的超強記憶力來寫,而且當時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國的社會氣氛也很詭譎,要求學者做學問都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讀書人都沒有思想自由是很苦悶的,所以寫這本書也帶有一種寄託與宣洩。

當然全書也涉及了非常多的考據問題,我看了三遍還是不能夠完全看懂。不能怪我,因為陳寅恪用了很多詩詞來證史,文學基礎不夠,很難體會他所要闡述的意思。那就不多說了,您可參考底下二本通俗讀物和一本研究論著(依照難易度排列),便可以稍微理解陳寅恪的治學處世。

參考資料:
  1. 岳南,《陳寅恪與傅斯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9。
  2. 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北京:三聯書店,2013。
  3.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FICA: 有一本相關的也推薦一下 余英時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04/07 01:21
推 schirnir: 只能推了 04/07 01:21
推 ph18: 推了 04/07 01:30
推 rahayato: 推 04/07 01:30
→ wht810090: 他的眼睛沒能醫好+沒能在被搶救到南方後進一步至少逃到 04/07 01:33
→ wht810090: 香港、甚至跟著史語所一起來臺灣 是史學界的重大損失 04/07 01:33

他是自己不願意到臺灣,當時有一個搶救學者計畫,就是要把學者都帶到臺灣,陳寅恪是重點人物。

推 wht810090: 岳南的說法是陳寅恪誤判形勢 以為中國會形成新的南北朝 04/07 01:36
→ wht810090: 於是在從北平被搶救出來後決定在廣州觀察局勢再做打算 04/07 01:37

史語所後來把他帶到飛機上的包裹打開,據可靠消息,裡面有放一些報紙,不重要的東西,可能當時就心裡打定不去臺灣了,但又不能明說,只說再考慮,但這只是我聽老師們說的野談。

推 wht810090: 不過在北平的搶救學人計畫那時候局勢很危急 例如胡適自 04/07 01:41
→ wht810090: 己也一海票日記書信一類沒帶上飛機 後來這些文件還成為 04/07 01:41
→ wht810090: CCP隔海批判胡適的重要資料 但若有機會帶資料卻隨便塞 04/07 01:42
→ wht810090: 些東西 那可能還是沒多認真看待這件事的可能性大一些 04/07 01:42

有一個曾在史語所工作的郭長城先生,寫了一篇幾篇陳寅恪1949年去留的問題,收錄在哪本書我忘了,懶著進書房,就用了那批陳寅恪帶到臺灣的新資料,這篇文章一開始在《傳記文學》雜誌上刊載,哪一期我也忘了,大約三年前。

推 wht810090: 感謝指點 04/07 01:45
推 YenLiKuo: 推 04/07 02:13
推 squirt: 深夜認真,推 04/07 02:21
推 tyc2356: 最後二十年那本看到後來超沉重...不過在那個時代怎麼選 04/07 02:38
→ tyc2356: 都不是好選項阿 04/07 02:38
推 chocoislove: 不明覺厲 04/07 03:06
推 priest66: 這篇好感人那 04/07 07:23
推 celebleaf: 推 04/07 09:03
推 jsbptt: 推 04/07 09:59
推 howwwwwww: 推!!長知識了 04/07 20:08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明代清明節的活動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清明時節雨紛紛?
時間 Mon Apr  4 16:24:29 2016
───────────────────────────────────────
※ 引述《Xing97302 (幹古專用帳號粉絲)》之銘言:
: 各位板眾午安
: 小魯剛進到室內
: 剛走在路上 太陽大到快把小魯蒸發惹QQ
: 完全跟古人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不一樣啊
: 到底是古人亂發廢文
: 還是氣候變遷所致 或是今年曆法算錯惹
: 有卦嗎?

因為下雨很適合哀戚的氣氛,所以唐人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流傳的很廣,可是筆者閱讀明清時人筆記,發現古人的慎終追遠並不一定投射在清明節上,許多人把清明節當作是一種「開趴」節。我思疑清明節的哀戚感,會不會是蔣中正掛掉之後,政府有意無意的作為,才使清明節的悲傷又趨於濃烈的呢?

明代晚期,杭州人的清明節是在享樂中度過,當地流傳搭船遊湖的風俗,人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穿著炫麗的衣服,在船上暢飲高歌,然後在附近的寺廟、林園遊玩,開著「遊艇趴」,彷彿重視生活比追思先人還重要。

據當時的人觀察,南方人多把掃墓活動當成是出外踏青的理由,還沒燒紙錢,就脫鞋野餐,在墳墓旁喝到醉倒的人不少。反觀北方的山東地區,每到清明節的時候,郊外總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哭聲,或是唱著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之類的詩歌,充滿了哀戚的氣氛,旁人聽到後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說北方比南方重視掃墓,只是一種粗略的看法,據晚明文人張岱的描述,江北的揚州人就相當重視掃墓,即使離城市有段距離,人們也必定會攜帶祭品、紙錢前去掃墓。沿路大批的往返人潮,吸引小販擺攤販售骨董、衣裳、瓷器、水果等各式商品。

祭祖儀式結束後,揚州人便坐下來共食祭品。正經事辦完了,接下來.......也是「開趴」。外地人、商人、名妓等各種好事之人趁著這個機會都聚集在一起了,有人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把玩鷹鳥,有人在高處鬥雞、踢球,也有人在幽靜的樹旁彈琴。浪子趁機比賽角力,小孩忙著放風箏,老和尚對著遊人講因果道理,盲人則在說書,當天空布滿繽紛的晚霞時,人們才意猶未盡地踏上歸途,排隊回城的人潮連綿三十餘里。

參考資料:
  1. [明]張岱撰,《陶庵夢憶》(中華書局版),卷1,〈越俗掃墓〉,頁17-18。
  2.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局版),卷2,頁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KangSuat: 清明時節女紛紛,路上閒宅慾斷魂。 04/04 16:26
推 mean: 今天星期一了 04/04 16:26
推 popeyewowo: 你,清明系? 04/04 16:26
推 ganlinLABA: 路上行人__ __ __ 04/04 16:26
推 ok5566: 清明節快樂 ob'_'dv 04/04 16:27
推 rr78: 上述選項所描述的季節,如依「春夏秋冬」排列應是? 04/04 16:28
推 jasonpig: 你掃墓系 ? 04/04 16:46
推 k800i: 元宵這天管你啥高貴君子淑女愚夫愚婦,都戴上面具大家※※ 04/04 17:13
推 eddie909: 修感 04/04 17:47
推 sinrow: 清明節知識Level up!! 04/04 18:03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明代的一氧化碳中毒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籍有燒炭身亡的紀錄嗎?
時間 Sun Mar 20 23:27:45 2016
───────────────────────────────────────
※ 引述《krishuang (五柳先生)》之銘言:
: 前幾天有燒炭除濕的新聞,
: 想來這點子應該不是新鮮事…
: 板上神奇肥宅很多,想請教:
: 古代也有燒炭身亡的紀錄嗎?
: 當時還沒有一氧化碳的概念,
: 仵作要怎麼解釋暴斃呢?
: 有迷有卦?

古代的燒炭,我的筆記有抄錄幾條,古籍裡面就叫「煤炭毒」或「煤毒」,中毒的狀況就是頭暈胸悶,乃至昏倒,解法是用清水澆灌。可惜的是我這邊能看到的都是不小心中毒的情況,有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中毒,沒有看到用燒炭自殺的。

我簡單抄一條給大家看,這個故事的主人就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嘉定三屠」主角侯峒曾他老爹,他在他的「年譜」天啟元年(1621)記載一件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如下:
阿爸有一天和常公、小周、阿文、姚姚等四個朋友在家裡喝酒,疑似中了「煤毒」,四個人相繼昏倒了,小周是最後一個清醒的,他笑著說「沒事!」說完也跟著昏倒了。過了很久,五個人才各自醒來。這五個人都是國家重要的忠臣,才一個晚上就差點死光了,就像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一樣。
俗語說:「我笑著說沒事,你怎麼就相信了!」最早的出處就是這裡吧!從文字上推測,這五個好朋友應該在密閉空間喝酒,所以一氧化碳中毒,有缺氧的現象,不過並不嚴重,大概是炭火熄了,或是還是有空氣流通吧!他們最後都醒過來,也沒發生什麼遺憾的事情,時值明王朝走向衰敗之際,作者侯峒曾不禁聯想到這些人中毒,就像國家多舛的命運。

侯峒曾在明王朝滅亡之際,率領鄉兵抵抗清軍,死守的嘉定城。因為連日大雨,城牆塌陷,清兵才得已破門入城,侯峒曾決定自殺殉節,帶著二個兒子去祠堂拜拜,他叫兒子快跑,自己則要自殺。可是侯家一門忠烈,兒子也堅持要自殺,所以三人就一起去跳河,但是水太淺,就自殺失敗了,過幾天才被清兵殺死。另外還有一個禮部大官叫錢謙益,傳說他本來也要跳河自殺,可是死意不堅,腳才碰到水,說:「喔喔!好冰喔!」就放棄了,決定活下來伺機「反清復明」,還收鄭成功當學生。

參考資料:
  1.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2. [明]侯峒曾,《侯忠節公全集》(民國刻本)。
  3. [清]陳夢雷等編,《醫部全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4.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北京:三聯書店,20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CYL009: 專業 03/20 23:31
推 toto3527: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03/20 23:32
推 dodosteve: 水太冷。 03/20 23:34
推 ro134360: 梅毒 03/20 23:36
推 yannicklatte: 推 03/20 23:43
→ akiyamatt: 錢謙益還蠻倒楣的,明明也稱的上是大明的忠臣.卻老是被 03/20 23:46
→ akiyamatt: 汙名化 03/20 23:46

同意,錢謙益是務實派,因為他的協調,很多地區沒有被清兵屠殺,比起「嘉定三屠」對人民更好。水太冷的的笑話是譏諷他的野談,大約是虛構的。

推 medama: 喔喔!好冰喔! XD 03/20 23:49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介紹巫寧坤的《一滴淚:從肅反到文革的回憶》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book
標題 Re: [問題] 請推薦關於文化大革命的書
時間 Sun Feb 28 02:11:47 2016
───────────────────────────────────────

我想要推薦一本書,不過我有點愛睏了,懶著去書房拿書,所以只靠記憶簡單寫一點。這本書叫作《一滴淚:從肅反到文革的回憶》,還有一本續作叫《孤琴》,兩本都是由允晨文化出版,因為很小眾,所以博客來、三民等書店都買的到,有規模一點的大學圖書館也應該都有。

先說作者!他翻譯了一本書叫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李奧納多皮卡丘演的「大亨小傳」,早期許多人都是讀這個版本。巫寧坤在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在美國讀書,1949年以後,他看到新中國成立,帶著一腔熱血,決定回國貢獻所學。臨走之前,他還問同學李政道為什麼不回去?李政道說笑笑地回答道:「我不願讓人洗腦子。」巫寧坤晚年回想起這句話,覺得特別有感觸。

《一滴淚》就是他回憶文革中遭受迫害的經歷,史學大師余英時寫了一篇長序,裡面也提到吳宓、陳夢家等學人被迫害的故事,我就是在《余英時序文集》裡看到後,才找這本書來看的。

巫寧坤1951年到中國以後,以為可以有所貢獻,到大學教英文,可是共產黨覺得留學的人經帝國主義同化過,所以巫寧坤被打成極右派,發配去北大荒勞改。在大鳴大放的時候,他以為真的可以說真話,結果又被抓去牛棚。巫寧坤覺得自己沒有犯什麼錯,換來的當然是更嚴厲的批判,文革歲月中妻離子散,從不斷的再學習中,他發現整個社會充滿了荒謬,知識分子為了自保,非要打小報告、批鬥他人,做一個心口不一的偽人。

文革結束後,巫寧坤終於被平反,他化用凱撒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改作:「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短短的幾個字,也就是他三十多年牛鬼生涯的概括。然而巫寧坤對於過去曾經羞辱他、批判他的同事,他不記恨的說:「每一個人都是悲劇的演員,不得不在大時代中扮演一個角色。」

巫寧坤的文筆真懇,筆尖宣洩的不只是他的情感,還有的獨有的黑色幽默,讀巫寧坤的回憶錄,可以深刻感覺到「一滴淚」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汪洋淚海中既是如此的渺小,卻又具體而微。不小心又寫太多,就這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Satsuki7552: 推 02/28 11:14
推 bibliophile: 推 02/28 14:04
推 perroofall: 推 02/28 14:57
推 Kyriotetes: 原po好可愛 愛睏還是寫了不少XD 02/29 14:37

介紹幾本臺灣史「圖」書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book
標題 Re: [問題] 想找有圖說的歷史書
時間 Thu Mar 10 00:19:24 2016
───────────────────────────────────────

雖然我是研究明代歷史,但我想要推薦一本臺灣史的書,這真的是我看過最好的一本「圖」書,叫作《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臺北:如果出版,2006),還買的到,書的作者鄭維中是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研院的研究員。

這本書是全彩印刷,全書有八章,每一章都介紹兩、三本西方人描繪臺灣的書,例如有一章是德國人畫臺灣的神明,畫了關公、媽祖,孫悟空,還有把把臺灣原住民想像成食人族的圖畫。其他有各種關於台灣的地圖,有些圖很稀有,應該是收藏在荷蘭的博物館,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從異域的眼光重新理解臺灣歷史,真的是非常好的一本書。

我剛剛進書房想要掃描幾頁,突然改變主意了,因為我不想用力壓折這本愛書QQ,所以就改拍一張照片意思意思吧!這一格還有幾本書也都是插圖很豐富,很值得推薦,順便寫給您參考。

書櫃「圖」書

東華大學歷史系蔣竹山教授的《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臺北:蔚藍文化,2014)介紹日治時期的大眾文化,例如咖啡館、喫茶店、屈臣氏等等36個很有趣的主題,圖片也超豐富。蔚藍文化後又出版了一本姐妹作,叫《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也不錯,我書不知道丟到哪了,一時無法介紹。

《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臺北:果實出版社,2003)是大航海時代一個荷蘭船長帶著香料前往中國貿易的航海日記,記錄了沿途看到的各種奇珍異獸,終於到了澳門,後來的事情我忘記了,好像有船員叛變之類的冏事,不過這本書絕版了。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是中法戰爭時,英國商人陶德的日記,中法戰爭有一段是在封鎖臺灣,陶德本來是賣烏龍茶為業,因為港口被法軍封鎖了,他只好無奈的在那邊看好戲,看法國人怎麼打清兵,翻譯的陳政三先生又補充了很多資料,所以閱讀這本書,也可以理解清代臺灣的洋行,這本書去年由五南書局再版。

另外有一本《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臺北:玉山社,2003),也是中法戰爭的書,是法軍個一個小水兵的日記,他的觀點很有趣,會用法國菜形容中國人的行為,而且他很迷戀法軍總帥孤拔,所以特別想要在他前面立功,就記錄了法軍搶灘,然後在岸上作料理,得到傳染病等各種好笑的事,青少年的中二筆風,讀起來很生動,編譯者帥仕婷、石岱也是補充了不少關於當時的資料,就這樣吧!不小心寫太多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c2c10418: 感謝推薦 03/10 08:54
推 mosu0714: 感謝推薦!! 這幾本排隊一一找來看,買不到的圖書館 03/10 12:39
→ mosu0714: 圖書館應該有! 03/10 12:39
推 VVax: 感謝推薦! 03/10 12:42
推 wayfree: 感謝推薦,並大推《躍動的青春》!!! 03/10 12:54
推 belleyyc: 感謝推薦+1 03/11 00:47
推 windecho: 感謝推薦 03/12 21:06
推 zynet: 感謝推薦 03/12 22:55

1949年的「搶救學人」計畫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1949國民黨撤離大陸 是他說服蔣介石選擇
時間 Sun Mar 20 13:01:32 2016
───────────────────────────────────────
※ 引述《Taiwanbiru ()》之銘言:
: 記得以前課本裡面都會提到國民黨為臺灣帶來資金跟人才
: 所謂的資金號稱是大批埋藏在中央山脈的黃金
: 所謂的人才是匯集全中國的菁英分子
: 這些有開大船能力的中國人一下子聚集到臺灣這艘小船
: 所以才能造就臺灣經濟起飛
: 但是我一直很好奇...
: 為何號稱全中國的Lv99的菁英分子會丟掉整個中國敗逃臺灣呢?
: 照道理說Lv99等級的人物應該可以屌虐未開化的共軍才對.
: 還是其實那批人是被中國趕出來的毒瘤?
: 有沒有當時這批全中國菁英人才的八卦?

就像黃金、故宮文物一樣,蔣中正是真的有計畫帶一批最強的學者去臺灣,現在臺灣有很多名校說是「在臺復校」,有一些是校友出錢出力復校,另一些靠的就是當出帶來的學者復校的。

這個計畫叫做「搶救大陸學人」,由當時的教育部代理部長陳雪屏,學界大老胡適、梅貽琦等人主持,要把高級知識分子,例如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文學家等,整批帶到臺灣。所以時局雖很困難,還是開了好幾班飛機到北京,要把學者載出來。

可惜學者來的很少,有些學者一開始有意來臺灣,先搭飛機到了南京,後來又反悔了,例如第一流的教授陳寅恪已經包了幾箱書上飛機,結果決定還是留在中國,據說為了他的行李,硬是把其他人的名額擠下來。最後中央研究院院士留在中國的大概八成,來的大多是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學者,最著名的就是傅斯年,其他有錢思亮、毛子水、李濟、董作賓、袁貽瑾、王世杰、淩鴻勛等,他們來臺灣以為只是暫時去避難,就像抗戰的時候逃到西南一樣,結果一待就是一輩子了。

沒有來臺灣的學者,大多是對國民黨政權失望,有的自己去香港、海外,有的選擇相信共產黨,結果留在中國的學者後來過得也很慘,在文革、反右派運動的時候,被打成右派,被檢討、被批鬥、被自殺。

至於來臺灣的這批學者,不全面的統計,大概以人文學者最多,他們留在學術界從事研究,對於政局的影響就比較少。當時臺灣的學術研究相對自由,除一些敏感的時局問題不能碰,其他限制就還好。是說蔣中正雖然人很靠北,可是對於學者的基本尊重還是有的不能碰,其他限制就還好。是說蔣中正雖然人很靠北,可是對於學者的基本尊重還是有的,有一次胡適跟他頂嘴,他表面上忍吞下去,只敢在當天寫日記痛罵胡適,宣洩不爽。

參考資料:
  1. 傅國湧,《抉擇:1949,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臺北:八旗文化,2009。
  2. 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第七章至第九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darkbrigher: 都變成牛棚學者了 03/20 13:03
推 ohrring: 日記:哭哭胡適好雞歪哦 03/20 13:04
→ medama: 專業 03/20 13:04
推 chaplin6761: 之前聽一位讀大氣科學的學者演講 他說當初許多氣象學 03/20 13:05
→ chaplin6761: 者投共 讓蔣非常不爽 因此來台後不准氣象相關科系成 03/20 13:05
→ chaplin6761: 立 因此一開始是掛名在地理系之下 不知道是否正確呢? 03/20 13:06

搶救學人中著名的氣象學家是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他留在中國,過得不是很好,不過臺灣因此不能成立氣象相關系所的傳聞就沒聽過了,如果有看到資料再補充。

噓 tpkgo: 你只記得一個胡適 柏楊雷震其餘一堆都不是學者嗎 03/20 13:06

搶救學人有列名單,你多讀書再來批評。錢穆可能是沒有高學歷,就不在名單上,後來是自己決定逃到香港的。

推 ckpioneer: 抵一下廢噓,原PO別氣 03/20 13:08
→ japan428: 胡適作為神主牌地位是還可以 但論實際著作跟學術成就 03/20 13:08
→ japan428: 跟這批學人比起來不太出色 03/20 13:09
推 japan428: 在中國未逃出的最著名又婉惜的正是文中所論的陳寅恪 03/20 13:11
推 chakichaki: 柏楊…在學術上來說,還是討論錢穆比較正經 03/20 13:09
噓 tpkgo: 你自己文章再看一遍 我是在講學者尊重 連重點你都抓不到 03/20 13:09

每種例子都會找到反例,柏楊、雷震就是政治問題,而且這兩個稱不上是學者。我講的則是基本態度,不願在這裡跟你爭這些,既然都不尊重學人,幹嘛搶救學人......

→ tpkgo: 學者尊重不是拿一個特例當例子 自己一點思考能力都沒 03/20 13:11
推 grant790110: 搶救學人 可惜不願來的還是多數 03/20 13:11
→ a1122334424: 尊重學者=>X 尊重比較聽話的學者=>O 03/20 13:13
→ a1122334424: 不過嚴格說起來 跟雷震關係差的是小蔣 大概也是1950 03/20 13:15
→ a1122334424: 前期的事了 03/20 13:16
噓 tpkgo: 殺了99個學者 拿一個做例子 還自己下結論 真是好棒棒 03/20 13:14
推 ckpioneer: 原PO這篇討論的不是「搶救大陸學人」那個計畫嗎? 胡適 03/20 13:14
→ ckpioneer: 是計畫主持人之一,所以提及他吧 03/20 13:14
→ ckpioneer: 沒提到柏楊跟雷震, 03/20 13:15
→ ckpioneer: 並不是什麼 "只尊重胡適 而柏楊雷震不算學者" 03/20 13:15
→ ckpioneer: 那是你自己誤會了吧 03/20 13:15
推 chakichaki: 蔣忍耐胡適,應該看上他在學界的人望跟指標作用吧 03/20 13:15
→ chakichaki: 畢竟鬧翻了,要殺計劃主持人是天大反諷,讓他因此烙跑 03/20 13:15
→ chakichaki: 更是丟臉 03/20 13:16
噓 tpkgo: 所以拿胡適來作例子 說蔣光頭尊重學者 根本是笑話 03/20 13:19
噓 tpkgo: 對啦 聽話的就叫學者 不聽話叫異議人士 就對了 03/20 13:23
推 grant790110: tpkgo 你知道以前國民黨還在大陸的時候 新華日報這種 03/20 13:29
→ grant790110: 共產黨經營的報紙能在政府控制區底下發行 你就該知道 03/20 13:30
→ grant790110: 當時言論自由的程度 而來台後的作為是反省的結果 03/20 13:30
推 heartblue: 柏楊、雷震算學者?可以不要這麼無知不好學嗎? 03/20 13:29
推 heartblue: 需要對會把柏楊當學者的人廢話這麼多嗎XD 03/20 13:32
推 pups914702: 大概只要會批評國民黨就是學者了吧 03/20 13:38
推 a1122334424: 殷海光之類的? 03/20 13:39
→ a1122334424: 其實就結構的形成上 不聽話的大概都跑得差不多了 03/20 13:40
→ a1122334424: 完全能理解 03/20 13:40
→ GENU: 可以看看南渡北歸三部曲~ 03/20 13:55
推 wht810090: 傅斯年: 03/20 14:17
推 andy2011: 光頭光頭 夜裡哭哭 03/20 14:30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五雜組》中記載的「蠱」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蠱這個東西真的存在媽
時間 Tue Mar  1 14:05:46 2016
───────────────────────────────────────
※ 引述《rainyday1908 (宜蘭東河馬)》之銘言:
: 「蠱」是一種人工畜養的毒蟲。將不同種類的多隻毒蟲(俗稱百毒)放在瓦罐或罎中,
: 使其互相咬殺,並吞食屍體,最後存活下來的毒蟲就叫「蠱」
: 聽說中國苗族有在搞這個東西
: 不同的蠱有不同效果
: 聽起來很神奇 蠱像是只會在電影 小說才出現的東西
: 但感覺又比鬼神可信度來的高
: 有人知道蠱是否真的存在嗎?

大家記得「仙劍奇俠傳」裡最猛的「金蠶蠱」嗎?我在明代福建文人謝肇淛的筆記裡面真的有看到,他有一卷專門在寫這些雜七雜八的,例如蟋蟀要跟蜈蚣放在一起,才會戰力加倍,南方人吃檳榔的療效等等,他是這樣描述「蠱」的:

1.蠱毒在北方沒有,只有在西南方才有,例如福建、廣東、雲貴、關中、甘肅、陝西一帶都有,但是培養方法不太相同。福建、廣東的方法大概是端午節的時候抓一條蛇、蜈蚣、蜥蜴、蜘蛛等毒物,放在一個容器裡面,讓他們互相咬,最後剩下一隻,那就是最猛的,在一定的時間供養他,讓他吐毒液。一定要找一個人試試看,如果沒有路人,就找家裡的人吧!中毒後會全身絞痛、嘔吐、十指發黑,吃東西都沒味道,那代表成功了。這種毒長則十年,短則一小時,剛中毒的時候可以用甘草、綠豆等解毒,再用麻油催吐,三個月後就可以復原。

謝肇淛不迷信風水的事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吉時的八卦?
時間 Tue Mar 1 15:10:23 2016
───────────────────────────────────────
※ 引述《kingsbitch (國王的賤人)》之銘言:
: 從以前到現在,很多事情都要找良辰吉時,例如:問斬、搬遷、普渡、
: 神明起轎儀式、動土儀式、開工儀式、出殯…等活動,都要找吉時。
: 到底吉時是怎麼判斷,又是誰決定或計算的呢?有沒有吉時的八卦?

在西洋傳教士引進時鐘之前,對於時間的誤差很大,所以吉時也很難推測的準,會講究分秒不差的良辰吉時,反而是現代人。我最近在讀明人筆記,發現五百年的人,有些腦子比現代人還清醒很多,有一個叫謝肇淛的福建人他說:
世界上最不能信的就是算命和風水的,他們說完之後,未來十幾年都可以拿來說嘴,如果矇到,就自己為很神準,鄉民也去阿諛他們,墜入他們的話術而深信不疑。我看算命的、風水的,縱然是非常有名的行家,一百次也中不了一次,大概都是從人事後的發展再嘴砲,例如某家很興旺了,再去說他的墳很好,如果不如他們所預料,他們還是會牽強的找其他理由解釋那家人為什麼會富貴!太誇張了,都是使人迷惑的話術。算命的人,將年月日配入凶吉,我們明朝是用「夏正」(一月是正月),可是上古夏商周的曆法也有建子(十二月是正月)、建丑(十一月是正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那些相生相剋的法則不就兜不起來了嗎?這樣又怎麼去推算吉凶呢?
謝肇淛說算風水的人要推算時間,白天是用圭表(有影子刻度的儀器),晚上的時候只能憑著漏壺,但是漏壺的誤差很大,根本不能確定時間,還拿他自己生小孩的例子來舉例,說:「我之前小孩出生,是在大風雪的夜晚,禁漏(官府漏壺)發出的聲音聽不到,路上又沒有行人,我哪知道小孩幾點出生?所以我不信算命,生命自然會找到他的出路。」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局,200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dhcs: 03/01 15:22
推 TsukimiyaAyu: 太專業ㄌ 03/01 15:23
噓 nsr150xx: 尼家的相法夏商傳下來的喔 天魔極樂還是先天功 以羨木 03/02 12:02

琴譜為什麼失傳?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何古中國樂譜都失傳了?
時間 Sun Mar  6 17:46:46 2016
───────────────────────────────────────
※ 引述《a111111 ( )》之銘言:
: 古代名曲
: 念奴嬌: 大江東去 浪濤盡 千古風流人物 一尊還酹江月 帥啊
: 白居易時期的曲子: 大珠小珠落玉盤 讓白居易淚流滿面的曲子
: 周朝音樂: 周朝官方推廣的音樂 應該很接近西方古典樂 孔子極度推崇
: 笑傲江湖: 一片歌手令狐沖的名曲
: 可是現在都聽不到了
: 許多歌詞都留著 留存百世
: 可是琴譜都失傳了?

樂譜傳世的不多,有趣的小故事不少,簡單分享一本去年剛翻譯出版的專著,書名叫作《琴道》。 作者是荷蘭外交官高羅佩(1910-1967),他著迷漢學,興趣是寫偵探小說、養猿猴、彈 古琴,且特別喜歡收集春宮圖,以上各種興趣都有出書。

《琴道》整理了民國初年還傳世的琴譜,高羅佩能夠找到的不到十種(現在陸續找到一百多種),最古老的琴譜叫作《神奇秘譜》,作者是寧王朱權,就是愛發飆的那個寧王朱宸濠的阿公的阿公。其他的琴譜也都是明清時代的,例如《步虛堂琴譜》、《五知齋琴譜》、《春草堂琴譜》,懶著打一堆書名了。

為什麼琴譜難以傳世,是讀書人不重視嗎?這倒不是,因為會彈琴的不少是文人雅士。根據高羅佩的分析,可以發現幾種原因,例如琴譜太複雜,沒有統一標準,許多人自創標記符號,所以後人看不懂,也就不流傳了。再來是印刷的問題,琴譜拿去給刻工刻的時後,刻工也看不懂,一個疏漏稍微刻錯,指法就不對了,書的價值也就低了。還有一個原因,因為樂器會不斷改良,除非知道樂譜用的是哪種版本的樂器,否則舊的指法就沒辦法套用了。

《五知齋琴譜》

圖看起來有點像「招財進寶」的那種合體字對吧!這種叫做「減字譜」,還有文字譜和其他記錄方式。「其一」旁邊那行的第二個字,書的解釋意思寫道:「左手中指按一絃九徽,同時右手中指向內勾此絃。」看了解釋還是不懂,此外指法也是很講究的,就不一一介紹了。

參考資料:
  1. 高羅佩著;李美燕譯,《琴道》,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meowchen: \(|v|)/ CD幫推 03/06 17:47
→ aabbcc520: 別再發文了,趕快出門運動吧 03/06 17:47
推 arnold3: 最主要當師傅後都惠留一手 久了就越傳越弱 跟功夫一樣 03/06 17:48
推 vilevirgin: 真猛 03/06 17:48
推 SpecX: 西方的樂譜問題好像沒有這麼嚴重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03/06 17:48
推 gundam0079: 唐宋都有官方機構在整理音樂 蒙古人征服漢族後全毀了 03/06 17:49
→ gundam0079: 應該說就是唐宋建立的體系就失傳掉 03/06 17:50
→ end81235: 因為西方的作曲者通常就預設寫給別人看的 03/06 17:52
→ end81235: 有了這個前提之後,大家才會想弄出一套標準 03/06 17:53
推 ryanworld: 推推 你可以去大好大滿了 03/06 17:53
推 TsukimiyaAyu: 專業 03/06 17:55
推 hw1: 果然是天書 完全看不懂 03/06 18:10
推 b90022790: 專業推 03/06 18:18
推 RLH: 天書 不知道失傳的 樂經 是不是也是這樣 這樣沒有老師教學難 03/06 18:39
→ RLH: 怪失傳 03/06 18:39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臺灣電影的譯名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台灣翻譯電影名字都那麼奇怪?
時間 Sat Jan  3 06:23:17 2015
───────────────────────────────────────
※ 引述《n1lk5g2 (傑先生)》之銘言:
: 破處女王是我印象中最奇怪的
: 艾瑪史東明明很會演
: 結果翻成什麼片名 = =
: 星際效應
: 也不知道在翻什麼
: 還有飯飯之交
: 也翻得很爛
: 鬼機八 陰地 都很爛...
: 有無台灣電影都是誰翻的的八卦??

筆者曾經當參與過字幕組,主要是潤色遊戲文本中出現西洋歷史的部分。也擔任過翻譯個體戶,代表作是翻譯「吸血鬼獵人林肯」的山寨片「林肯大戰僵屍」,這部冏片的劇情是:林肯小時候親手殺了中屍毒的爸爸,所以他養成了帶鐮刀的習慣。後來帶了一個小隊去殲滅殭屍的故事,途中先遇到南軍名將石牆傑克森,後來還遇到他的前女友,而且他的前女友居然在妓院當鴇母,最扯的是妓院裡有一個小孩名叫泰迪(老羅斯福)。最後林肯殺光了殭屍,但前女友也中屍毒,結果林肯被前女友了一口,電影就節束了。因為劇情實在太難看了,所以我完全亂翻,把林肯翻譯成Ma總統,獲得中國網友廣大的迴響,還變成PPS的官方字幕。中國人的回應請參考百度貼吧(http://goo.gl/2NNEGp),這裡就不再介紹了。

回到正題,筆者幾年前曾經寫過一個電影名稱產生器的小程式,原理是把片名拆成兩部分。前面的字彙有:「玩命、機械、星際、神鬼、絕地、欲望」;後面的字彙有:「效應、救援、特工、大戰」,然後把兩部分組成一組片名,結果很神奇的是,我預言到一些芭樂片名,例如星際效應、全面攻占等等。電影片名產生器:http://goo.gl/Bn1aZC

我寫這個廢程式的時候不只去蒐集很多片名的字彙,也參考了幾個學術論文,大家可以參考本文最後的參考書目。但我相信你們不會去看,所以我簡單說重點:

民國初期的電影片名帶有詩意,常有五、七字像詩,或是四字像成語的片名,後來四字片名比較被普遍使用。國民政府逃到台灣後,臺灣演變成以意譯為主體,大陸仍較趨於直譯。論文裡面提到兩岸翻譯側重點不同的原因是,中國的電影帶有教育意義,所以不宜太裸露,相對的臺、港兩地的電影名稱就比較娛樂化。

近年來的臺灣片名有三種趨勢:一種是大眾化,像是之前一段時間流行故意用猥褻雙關語當片名,什麼陰地、鬼機八等等,另一種就是結合時事,像是「殺很大」、「的進擊」第二種是印象化,如果某人有一部賣座的電影,那以後有他當主角的電影就插入代表作的片名,例如:阿諾的「魔鬼」系列、保羅沃克的「玩命」系列,而且他也有「關頭」系列、連恩尼遜的「救援」系列;第三種是神鬼化,就是很難翻譯的片名前面加個萬用詞,例如「神鬼」、「決戰」、「特攻」,讓人摸不著頭緒。

其他比較理論性的東西,提到翻譯與後現代語言表徵性的啥小關聯,我也看不是很懂,所以這裡就BJ4,大家自己看論文吧!我要睡惹。

參考資料:
  1. 王娟娟,〈兩岸三地英語電影譯名比較及翻譯模式建立與應用〉,《翻譯學研究集刊》,9(臺北,2005),頁33-79。
  2. 柳媛,〈淺析內地和香港英語電影譯名的語言特色〉,《現代語文》,2010:27(山東,2010),頁114-116。
  3. 蔡孟蓉,〈好萊塢電影片名翻譯中的廣告訴求與文化價值分析:台灣及美國電影片名之比較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8。
  4. 蔡漢玲,〈好萊塢電影片之台灣與中國譯名比較研究〉,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在職專班,20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popoting: PTT神人特別多   看八卦長知識01/03 06:25
推 jyekid: 強者 為了翻譯還去翻論文01/03 06:26
推 SamWhite: 好威,有夠搞剛的01/03 06:40
推 a7818239: 太神啦01/03 06:49
推 monismile: 看八卦長知識01/03 06:58
推 YuChi1987: 片名產生器好好玩01/03 07:27
推 tzback: 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01/03 07:35
推 Kobelephants: 推01/03 07:40
推 imruck: 太專業了01/03 07:48
推 ferocious: 長知識了01/03 07:55
推 bezbol: 想看慾望大戰01/03 08:15
推 birddirb: 原 po是自己一個人翻譯一部電影嗎?01/03 08:58
推 ddthin: 專業推01/03 09:07
推 juilypink: 專業推!01/03 09:12
推 oxasshole: 專業文01/03 09:49
推 jessie12031: 推!專業文!01/03 10:02
推 Entropy1988: 有研究01/03 11:53
推 walkaround: 推01/03 11:53
推 aghgna: 推字幕組和論文,變官方字幕害我好想看林肯大戰殭屍www01/03 12:51
推 h70575: 專業推01/03 12:56
推 augnusz: 專業文01/03 14:02
推 secxy2973: 看到心太軟 你是想笑噴我是吧01/03 14:44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史語所漢籍資料庫《明實錄》勘誤

《明實錄‧宣宗》,卷69,〈宣德五年八月乙未條〉,頁1629。張本、戶帖、頑民都打錯,我今天挑了十幾個,每次按回報錯誤,下次看也沒改善,到底要不要繼續回報。

明實錄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明代的魔術表演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發展類似魔術的東西?
時間 Wed Feb 24 11:24:04 2016
───────────────────────────────────────
※ 引述《hchsmonkey (先知是孤獨的)》之銘言:
: 如題 魔術真的是很神奇的東西 尤其是最近幾年的美國達人秀真的超屌der
: 但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發展魔術呢 皇帝應該很喜歡吧 搞不好還能當個國師之類的o'_'o
: 有沒有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發展魔術的八卦?

我在明代人的筆記裡面真的有找到幾個變魔術的記載,當時將魔術稱為「幻戲」,明代萬曆時期,福建文人謝肇淛的四則記載:

1.我在家鄉,有一個道士來變魔術,聽說很精彩,我就去看了。他先拿一盒卡片,上面有寫《詩經》的詩詞,叫我隨機抽一張,然後他念出來,果然跟我抽的一樣。

2.魔術雖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戲法,但我也喜歡看,我看過的有把蓮子丢到湯裡面就發芽了。把魚丟到油鍋裡面,撈出來還可以正常游泳。有人把刀子插到嘴裡,再拿出來,完全沒事。有人坐好,再把它椅子抽離,他也不會跌倒。

3.北京的乞丐也有在耍把戲的,以前是拿猴子、狗來當助理,現在流行用老鼠、麻雀,教他們一些動作,例如敲一聲鑼,麻雀就從籠子叼一張牌出來。

4.凡是變魔術的,都是騙人的,南京有賣藥的人可以隔空取藥,有一個少年想跟他交換魔術經驗,就帶著賣藥的人去酒店喝酒,喝完以後像是變成隱形人,老闆都不跟他收錢。於是他們交換魔術,賣藥的人說:「我的手上有磁鐵,藥裡面有鐵粉啦!」少年說:「我的更簡單,我只是早上就先付錢訂位了。」

看這四則材料,可以發現除了道具和現在不太一樣,例如撲克牌變成《詩經》牌、玩鴿子變成玩老鼠,其他花招跟現在的魔術幾乎一樣。不過相關記載還是比較少,另有一條記載提到有一個人變一變,太神奇,然後被官府抓去關了,魔術師還是不太敢在街頭表演。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局版),卷6,頁109-1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mr: 神仙索 02/24 11:24
→ milk7054: 聶隱娘表示:... 02/24 11:24
推 s1155032054: 魔術胸罩啊...黃金甲 02/24 11:25
推 eric999: 茅山法術跟奇門遁甲就是中國古代的魔術啦,聊齋也記載了 02/24 11:26
→ eric999: 幾個。上一篇的原po凸顯自己的無知。 02/24 11:26
推 mengertsai: 老鼠把戲東西方都有啦… 02/24 11:45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明實錄類纂‧文教科技卷》的「吳元年」誤作「洪武元年」

《明實錄類纂‧文教科技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中的教育科舉篇,四則「吳元年」誤作「洪武元年」,其餘項目則無誤。

吳元年

《翦勝野聞》載朱元璋趣事六則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朱元璋在元宵殺人的八卦
時間 Mon Feb 22 22:42:50 2016
───────────────────────────────────────
※ 引述《herbert0716 ((っ・ω・)っ)》之銘言:
: 野史記載 : 某年 朱元璋微服出巡
: 參加南京城城隍廟的元宵節 : 結果有民眾拿馬皇后的大腳猜燈謎
: 讓朱元璋很不爽 : 就直接比城隍廟附近的民眾全抓了
: 但由於找不到始作俑者 : 於是就下令不分老小全不殺光光
: 這段劇情曾經在傳奇皇帝朱元璋有演出過
: 不知道這段故事是否真的齁 : 請問有這類的八卦嗎???

這個故事的出處是《翦勝野聞》,作者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中最低調的徐禎卿,這個猜燈謎故事在其他第一手的資料中沒有記載,所以瞎掰的可能性很高,那本書裡面還有很多搞笑故事,例如:

1.朱元璋喜歡改公文,改到都忘記吃飯了,每想到一件事,就寫在紙片上,然後縫在衣服上,結果一個晚上下來,整件衣服都變紙片裝,破破爛爛的,到隔天早朝時才一一拿下來宣布。

2.朱元璋微服出巡去徐達家,遇到一個歐巴桑叫他老頭,他氣死了,到了徐達家的時候還擺醜臉,嚇得徐達夫婦以為朱元璋來找麻煩。回皇宮,朱元璋就把叫人抄歐巴桑全家。

3.朱元璋微服出巡,遇到國子監學生溜出去喝酒,朱元璋說:「你常來嗎?」監生說:「沒有啦!偶爾來一次。」兩個人聊得很投緣。隔天,朱元璋把那個監生召來,那個監生還在宿醉,朱元璋說:「你還記得我嗎?」監生才知道昨天跟他喝酒的是皇帝。

4.朱元璋嫌太子個性軟弱,於是叫人扛了一車屍體來,丟到太子面前,要訓練他的膽量,結果一下子太刺激,太子罹患創傷症候群。

5.朱元璋在軍隊時,喜歡讀史書也能夠寫文章,所以他跟旁邊的官員說:「我出身農家,沒有老師教,還這麼厲害,難道我是天子嗎?」

6.有一個官員建議朱元璋不要出爾反爾,先跟江南人說今年免稅,又改口說要徵稅,朱元璋說:「不徵就不徵。」後來這個官員請假六天,第七天沒上朝,朱元璋說:「你說我不能欺騙人民感情,可是你卻欺騙我感情。」於是把官員拖去殺頭。

參考資料:
  1. [明]徐禎卿,《翦勝野聞》,收入《中國野史集成》,冊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milk7054: 歷史上最多八卦的皇帝 02/22 22:44
推 gino0717: 簡單來說就是個爛人 02/22 22:44
→ Archio: 200年後蔡正元的FB也會變成稗官野史吧 02/22 22:44
→ Archio: 誰知道是不是真的 02/22 22:45
推 heavensun: 他天生皇帝嘴 說了就會實現 02/22 22:45
噓 ivorysoap: 遠的不說 近的就有蔣經國的你等會傳說了 02/22 22:46
推 key000079: 血髒過年都砍了 還意外? 02/22 22:53
推 hotsuma: 曠職一天就被砍 不能開醫生證明補請病假 02/23 00:09

買空賣空的古董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董是貴在哪?
時間 Mon Feb 22 18:31:33 2016
───────────────────────────────────────
※ 引述《king786945 (sloken)》之銘言:
: 看到一堆古董都30萬起跳小魯就不懂了
: 既不是能用的也不能幹嘛只是古人的東西
: 只能在那邊看就要那麼貴
: 也沒有古董是在貴幾點的八卦??

明清文人收藏古董的史料,我收錄五十幾條,隨便抄一條,這是一個清代初期的上海文人章有謨對收集古董,作為獲利手段的看法,他說:
把玩的奇珍異寶,久了反而成為害人的東西,是常常發生的。我的家鄉(上海華亭)有尋覓古玩的人,有一次白定爐,原本賣六兩,但他說其中一隻立腳有點損傷,所以只用一兩就買到了。買來後,他在打磨玉石的店鋪把全部的立腳都切掉,賣給顧炎武(1613-1682),得到四十兩。顧炎武又賣給董其昌 (1555-1636),賣了六十兩。董其昌又賣給項元汴(1525-1590),增加至兩百五十兩。後來發生了一個悲劇,有一個名叫程季白的收藏家,喜好古玩,主看收藏品的名氣,而不重視它實際的價值。聽聞白定爐有名,非常想要得到,花了八百兩才買到。他到北京當官的時候,時常炫耀他的白定爐,同僚十分嫉妒,於是故意把這件事告訴宦官魏忠賢(1568-1627),魏忠賢派人去索取,程季白當然不給,結果就被魏忠賢誣告謀反,最後被弄死了。
程季白這個衰咖被魏忠賢害死的事情是真的,不過轉賣三次的情節應該是瞎掰的,因為從出場人物的生卒年來看,跟本是不同年代的人。從這段文獻可以分析出,明代中後期的社會,有許多富裕的家族,對於古玩一類的物質商品非常有興趣。

參考資料:
  1. [清]章有謨,《景船齋雜記》(大華書局),卷下,頁133-1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dodosteve: 就是有錢的大戶會去買清貧可是有名的官員的收藏啊 02/22 18:40
推 lolic: XDDD 有本書有寫有個新手買到假貨 後來便專業的就百倍賣出 02/22 18:42
→ lolic: 好像是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的某集 02/22 18:42
推 Refa: 推,買完便當回來多寫一些 02/22 19:11
推 qqq87112: 貴在繳學費 02/22 19:29
推 coolmanz: 推推!!很有意思呢 02/22 19:31

明代的泰山石刻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古人旅遊刻字 唐宋最盛行
時間 Mon Feb 22 14:56:37 2016
───────────────────────────────────────

講到風景區的石刻,朱元璋在開國的時候,剛收復南京,無法忍受南京美學,要想辦法整治市容,結果底官員就求把六朝的石刻都磨平了。

明代中期,社會風氣崇尚享樂,很多人都喜歡旅遊,風景區還是有很多古代的刻字,但是石壁有限,遊客無限,泰山本來有一篇〈紀泰山銘〉,是唐玄宗泰山封禪刻的銘文,內容磅礡,書法渾厚。

結果明代有一個遊客想要題字,沒有位置了,就叫人把後面〈紀泰山銘〉後面幾行磨掉,寫上「忠孝廉節」。搞屁啊!你寫個和風景有關的字就算了,在泰山寫「忠孝廉節」是什麼狀況?單純只是來展現書法的,與現在發廢文秀簽名檔有異曲同工之妙,連同時代的人都看不下去,很多人寫文章在罵。

但是現在去泰山看,找不到「忠孝廉節」四個字,因為又被人剷掉換成其他字了,仔細去看泰山的石刻,有的下面還有淡淡的字跡,就是沒剷乾淨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店出版),卷7,頁1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KENT5566: 還有人刻「毋忘在莒」的 02/22 14:57
→ aa1052026: 毋忘再舉 02/22 14:57
推 dodosteve: 無望再舉? 02/22 14:58
推 foolfighter: 到此一遊 02/22 14:59
→ hinajian: 母妄存宮 02/22 15:07
推 TsukimiyaAyu: 推專業 02/22 15:1

謝肇淛的時間觀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人沒鬧鐘怎不會睡過頭?
時間 Mon Feb 22 01:42:05 2016
───────────────────────────────────────
※ 引述《tunisco (無所事事)》之銘言:
: 各位30cm  肥宅潮潮  巨巨水水們  大家晚安~
: 小魯剛突然想到
: 古代人家裡沒鬧鐘  早上要怎麼準時起床阿?
: 就算城裡有定時敲鐘的人  在家裡應該也聽不太清楚吧?
: 難道每個人家裡都有養一隻公雞嗎?  這樣不會太不精確嗎?
: 而且公雞叫床真的像鬧鐘那麼有效?  就我所知有的人轉三四個鬧鐘都叫不醒了~
: 有沒有人有可以替小魯解答呢~

在西洋傳教士還沒帶來時鐘之前,其實對於時間的準確不是太要求,萬曆晚期的一個福建文人謝肇淛,他是這樣分享他的時間觀念的,他說:
利瑪竇帶來的自鳴鐘,內有巧妙的機關,每個小時都會發出聲響,經過了一年也不會有誤差,真是太神啦!以往的占候家(研究方術的人)沒有辦法很準時,所以選擇良辰吉時的時候,也只是主觀的推測而已,白天還有圭表(有影子刻度的儀器)推測,晚上的時候只能憑著漏壺,而漏壺多用幾次就錯誤百出了,更何況是山中沒有漏壺的人,他們要怎麼判斷時間?所以那些算命的,十個有九個是假的。我之前小孩出生了,是在大風雪的夜晚,禁漏(官府漏壺)發出的聲音聽不到,路上又沒有行人,我哪知道小孩幾點出生?所以我不信算命的,生命自然會找到他的出路。
透過閱讀這段文獻,我感覺古人睡過頭就算了吧!反正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準時,只要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就可以了。至於在京城的官員早上要到皇宮裡參加早朝,那倒不要緊,就像文獻中提到的,城市裡面還是有官府漏壺,也有報時的更夫。

參考資料:
  1.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局版),卷2,頁3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js0071724: 去睡覺啦 02/22 01:44
推 newtyper: 還附source 你在認真什麼喇 02/22 01:45
推 k8also: 太神啦 02/22 01:47
推 yuugen2: 古人他差的哪用上班,都在種田或自營業啊 02/22 01:48
推 rererere147: 在看paper齁 02/22 01:56
推 ohohdog: 推算命騙人 02/22 02:05
推 mercuryash: 專業推! 02/22 08:27

朱元璋的畫像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時間 Sun Feb 21 16:26:16 2016
───────────────────────────────────────
※ 引述《chirex (鐵石哥_不含銅鋰鋅)》之銘言:
: 下面那一張已經被人斷定是假的了,首先服裝就不是明朝的服飾了。
: 而且各朝代為帝王畫像都有一定的制式,首先就是要全身像,不會只有半身或是頭像。
: 那犯大不敬罪。皇上是龍體金身,誰敢隨便把皇帝的玉像給掐頭去尾,
: 只留上半截?是要準備被滿門抄斬嗎= =

朱元璋畫像

你講完全講錯了,明代的皇帝像真的有半身像,你沒看到第一張就是半身像嗎?半身、全身在臺北故宮都有收藏。第二張畫真假並不是重點,因為醜畫一再被臨摹,特徵被放大,所以愈來愈醜,而且有許多版本流傳,光是第二張,我就看過三個版本,重點是它們有一個源頭。

醜畫的正式術語叫作「異像」,有兩個特徵,第一個是長下巴,第二個是臉上有十二點黑痣,民間流傳那種面相是皇帝像,可是真的太有型,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所以又產生了一個帥哥版本。推文有人說:「陳為民那張是清朝壓抑反清復明的情緒被醜化出來的贗品。」也不對喔。

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張瀚他說:「我擔任戶部尚書,進入武英殿,得以瞻仰太祖、太宗的御容。太祖的容貌,眉毛袖氣,目光炯炯有神,鼻子直而嘴唇長,面容飽滿,鬍鬚不長,與民間流傳的怪畫不太一樣。相傳太祖畫像時,曾經殺掉好幾個畫師,最後一個沒死,民間所流傳的,會不會就是那個沒死的人畫的,也不一定喔。」

從張瀚的這段話可以知道,朱元璋的醜畫在明代中期就已經廣為流傳。張瀚雖然看在武英殿到的是帥哥版本,不過醜畫確實也是官方版,早期還發到各地,跟張瀚差不多同期的文人張萱在《疑耀》說:「明太祖的畫像,我爸在雲南的皇家招待所裡面中有臨摹過一張,面貌龍形,鬍鬚捲捲的,左臉有十二黑子,非常奇特,和世俗所傳的相同,原來是真的長這樣。」

張萱說的「龍形」大概就是委婉的說朱元璋的下巴,總不能說很醜,所以就拿面相學的異像來比喻,而醜的版本確實保存在明代的皇宮裡,臺北故宮也有收藏,早期師大退休的黃小平教授有寫過幾篇相關論文,有一篇叫〈明太祖畫像考〉,近來也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明]張瀚,《松窗夢語》(中華書局版),卷6,〈方術記〉,頁110。
  2. [明]張萱,《疑耀》(《四庫全書》版),卷1,頁數我忘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WickedEye: 明太祖系? 02/21 16:27
推 wwer0916: 推 長知識了 02/21 16:29
→ chirex: 你說的那些對岸都考據過了,還把人家的孫子輩都挖出來驗了 02/21 16:37
→ chirex: 對岸也是考究說明太祖的醜畫在明代中期就有傳到日本去的記 02/21 16:38
→ chirex: 錄,還有不少版本,有長痣的,有的沒有。 02/21 16:38
→ chirex: 但的確是歷史文物。只是不代表畫的就是符合史實的 02/21 16:39
→ vonannes: 吃飯飯 鬍子 4ni 02/21 16:41
→ chirex: 基本上對於這種的考據很多人在研究就是了。 02/21 16:43
→ chirex: 光一個方孝孺有沒有被屠十族就有各種版本了,你說誰對? 02/21 16:43

商業化的行狀、墓誌銘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時間 Sat Feb 20 19:07:42 2016
───────────────────────────────────────
※ 引述《F16V (Manners maketh man.)》之銘言:
: 行狀,漢朝稱「狀」,元代以後稱之「行狀」或「行述」(也謂之「事略」)。
: 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貫、事蹟的文章,留作史官提供立傳的依據。
: 有沒有行狀的八卦呢?o'_'o

行狀不一定是留給史官用,在明清時代,一般的人家也可以替死者立行狀,行狀本來是用來表彰死者,而文人作哀輓詩詞,也是出於交情。是到了明代中期,寫作墓誌銘、墓表、行狀完全變成一種商業行為。

邀請名人來寫行狀,不但可以突顯死者的偉大,還可以在鄉里中博得顏面,即使彼此之間素不相識,只要有錢就可以請名人作文,而名人也早有一套應付方法,準備了幾種範本,再把對方的姓名套入就可以成文了,就是俗稱的行狀「產生器」啦!至於比較有職業道德的,會要求對方準備死者的著作、生平事蹟,讓他有資料得以參考寫作。

有一個名為桑悅(1447-1503)的學者,有一次答應免費幫好友寫行狀之類的文章,思索了一會兒,覺得很不習慣,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白寫過文章,那是多掃興的事情!你可否暫時放四、五兩銀子到我前面,讓我有興致的寫完後,再還給你。」

明人完成作品,無論書信、詩文、奏摺,通常會抄錄一分保留,未來要收到詩文集裡面。許多墓誌銘作者為名人,但若去翻他的詩文集,會發現那篇墓誌銘並沒有收入在內,可能是因為該文為應付之作,作者自己都認為沒有收入價值。

參考資料:
  1. [明]陸容撰;佚之點校,《菽園雜記》(中華書局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limoncool: 認真回廢文 你贏了 02/20 19:09
推 kj763: 不是很多詩文集都是後人編的嗎 02/20 19:30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寶日堂雜鈔》與皇帝膳食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時間
───────────────────────────────────────
※ 引述《yuzukineko (閃亮三叔公)》之銘言:
 : 午安,各位吃飽沒 : 請問古代皇帝用膳一餐需要花國庫多少銀兩?
 : 幾菜幾湯呢?可以簡單介紹菜色嗎?  
: 有沒有御膳房內部的人員可以來爆卦一下

明代有一個資料叫做《寶日堂雜鈔》,裡面紀載光祿寺(掌管飲食的機構)的菜單和帳目,皇帝吃什麼東西,也算是機密的一種,所以這本書沒有出版,甚至沒什麼人知道,中央研究院的邱仲麟教授發現北京圖書館有本書的原稿(現已出版),所以發表了兩篇論文,並指導了一個學生研究這個題目。

《寶日堂雜鈔》的作者叫做張鼐,雖然是高級文官,但從來沒有在光祿寺任職,他抄出膳單的原因是個謎團,可能是單純對廚藝有興趣,參考宮中的菜單吧!裡面紀載明萬曆皇帝的御膳原料有豬肉、驢肉、薰肉、鵝、雞、鵪鶉、鴿子、雞子。飯菜用料則包含麵、麵觔、豆腐、腐衣、木耳、麻菇、香蕈、豆菜。點心所用則有豆粉、芝麻、核桃、清菉豆、杏仁等。烹飪所用調味料有香油、白糖、黑糖、砂仁、回香、花椒、胡椒。

看起來原料還算是普通普通,因為只是隨手抄一天,所以看不出特色。根據宦官劉若愚在《酌中志》的紀載,宮廷的菜色會依據季節不同,每個月都用當時出產的新鮮菜色,例如二月吃河豚,八月吃月餅、螃蟹,十月吃羊肉....等等,菜單列出來二十幾頁,所以我就不列了,大致上是以量取勝,並不是特別稀有,什麼天山雪蓮、彗星炒飯、鳳凰水晶是不存在的。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萬曆野獲編》一則禁殺牛隻事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清朝同治發生伊斯蘭聖戰大屠殺
時間 Fri Jan 22 18:39:50 2016
───────────────────────────────────────
※ 引述《lc301 (8d 8d 咖咖)》之銘言:
: 清朝同治年間 陝甘回變 歷經1862年-1873年
: 因為信仰回教的漢民族(穆斯林)殺燒擄掠非信仰回教的漢民族約1500萬名
: 造成陝甘地區變成空城與荒地 然後湘軍反攻再屠殺回民500萬名
: 導致留下的史料不多
: 甚至錯被歷史定位是回民反抗漢民族欺壓或推翻滿清的事件

回民衝突其實明代也有發生喔,是宰殺牛肉發生的衝突。明代法律規定不能殺牛,因為牛是耕作用的,殺掉就沒有辦法耕田了,只有饑荒、或是牛老到快死了,才可以殺來吃,所以法律規定殺牛的要戴枷鎖一個月,再犯就要配邊疆充軍。

可是牛肉真的很好吃啊!常常就有人偷偷殺,反正法律規定也沒有很嚴格在抓,特別是在不用耕田的城市裡,吃牛肉是一種貴族世家的高級享受吧!後來萬曆十三年有一天,巡城御史楊先生不知道發什麼神經,就引用了那條禁殺牛隻的法律,開始取締店家。

結果在京城的殺牛戶都是回民,瞬間通通失業,所以組織自救會,繞一大群人去城門口睹楊御史,等到御史出了城,回民就亮傢伙,把城門後路圍起來,說:「哈哈,巡城御史是吧!嘿嘿嘿,你現在出城了....」御史看到怕死了,所以就把命令收回來了,才沒有釀成大衝突。回民其實很厲害,一直到清朝中期,幾乎壟斷了牛肉屠宰業。民眾想吃牛肉,立刻就會聯想到回民,有一首詩大意說:「回回剛來過,我牛遭毒手!」實際的句子我也忘了,懶著查,就這樣吧!

※我查到了那首詩是:「前村現有回回來,淮南牛是江南菜。」

參考資料:
  1.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2. 連啟元,〈明代禁殺牛隻的相關法令與社會風氣變遷〉,《明代研究》,24(臺北,2015),頁1-32。
  3. 馬明達、張利榮,〈明清的回回宰牛業〉,《回族研究》,2007:2(銀川),頁48-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snegi: 馬英九還我牛 01/22 18:40
推 wotupset: 回教徒不管在哪都是亂源 01/22 18:43
推 stantheman: 萬曆野獲就是明朝的壹周刊耶 科科 01/22 18:50
→ Pietro: 就像猶太人壟斷了金融業的過程 01/22 19:16
推 ckshchen: 大俠:來兩斤牛肉(被上銬)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孝順的姜詩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時間
───────────────────────────────────────
※ 引述《SimonLi (西蟒鯉)》之銘言:
: 很多人受到父母師長影響 從小就聽著24孝的故事長大
: 有沒有變得比較孝順我不清楚
: 但是長大後越來越覺得24孝裡面有很多故事都很變態
: 有吃屎的(重口味 超哈扣)
: 有脫光給蚊子叮的(後來好像演變成一種酷刑)
: 有裸體躺在冰上想把冰融化的(戰鬥民族表示這很正常)
: 最變態的是一個叫郭巨(鍋具?)的 他的故事大概學校老師也不敢教
: 郭巨家裡窮 有爸媽又有一個兒子要養 為了不讓爸媽餓肚子
: 於是他就把三歲大的兒子活埋了
: (後略)

「二十四孝」裡面最搞笑的一則應該是孝子打老婆的故事,每次看都覺得很白癡,根本是古代的戰哥,故事的原文我改寫成白話,大概是這樣:

老姜是一個孝順媽媽的孩子,他的老婆更厲害。媽媽喜歡吃魚,又喜歡喝江水,可是姜家住的很遠,離江水有六、七里,所以老姜就叫他老婆每天去裝水。某次遇到大風,回來的時間比較晚,渴到了媽媽,老姜就要打老婆了,然後把老婆趕出去,可憐的老婆只能借住在隔壁老王的家,但還要繼續手工紡織,賣錢換食物,請鄰居老媽幫忙送回去供給老姜、老母吃。過了很久,老姜母子氣消了,才把老婆接回來。這個時候,老姜房子旁邊突然湧出山泉水,味道和江水一樣,而且每天都會固定跳出兩隻鯉魚,可以孝敬老母了,真是方便,老婆也不用擔心會被老姜打囉!

本則故事最孝順獎,入圍的有:老姜、老姜妻、老王

得獎的是:老姜!

「謝謝!謝謝大家!我能夠得這個獎,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我的媽媽,還有我的老婆,沒有他們,我就沒辦法站在這個舞臺!老婆,我愛你!最後要感謝評審委員,你們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