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刑科題本》中的清人身高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古中國人很高大的八卦?
時間 Sun May 22 18:27:26 2016
───────────────────────────────────────
※ 引述《PPTer (PowerPoint Boy)》之銘言:
: 孔子換算今日身高大約190公分以上
: 劉備好像也有175以上的樣子
: 兵馬俑平均身高好像也有180
: 墓穴考古許多遺體身高都有170以上
: 有沒有古中國人其實滿高的的八卦?

有一個學門叫作「體質人類學」,科博館的陳叔倬研究員就在作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有一些困難的地方,古代的身高記錄不多,記錄身高的文獻又常濠洨,用目測或誇大的寫法,這樣的身高資料就沒有研究價值。

不過清代有一個材料叫作「刑科題本」,裡面有死者的驗屍報告,就有詳細記錄身高、傷口位置等等,都是寫幾尺幾寸幾分等。屬於正確性很高的資料,而且涵蓋的時間斷限及地域範圍都很全面,所以很適合用來研究身高。

陳叔倬研究員分析了1,800筆資料,平均清代的中國男性為162.42公分;女性為152.8公分,影響身高的因素可能與氣候、經濟有關,進入小冰河時期,糧食缺乏經濟困難的地區,身高有下降的趨勢。

參考資料:
  1. 陳叔倬、李其原,〈由清刑科題本檔案研究18世紀中國常民的身高與經濟發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286(臺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ohrring: 幹都是漢人矮子拉低我們平均值 05/22 18:29
推 milk7054: 大日本帝國矮子表示欣慰 05/22 18:30
推 yannicklatte: QQ 05/22 18:33
推 kkman321: 秦俑都做得很高 其實身高真實性我是存疑 05/22 18:37
推 ChiChiGo: 平均162算不錯了 05/22 18:37
推 njnjy: 軍隊比較高壯是正常的秦俑還有胡人 05/22 18:40
→ njnjy: 秦人也許體型有優勢吧 打仗特別強悍 05/22 18:41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清代訟師打官司一則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戚家慘案發生在現代台灣的話廢死聯盟會?
時間 Sat May 14 15:22:43 2016
───────────────────────────────────────
※ 引述《bluebluelan (幻想鄉的境界由我來守護)》之銘言:
: 以法官一定是對的 三級三審就是證據確著 不用司法救濟的想法喔
: 縣令在聽完回春堂朱二 來福跟常威的供詞之後 戚秦氏被判死當場就被斬首了
: ~九品芝麻官全劇終~

明清時代也是有多審,由地方的縣審、府審,一直往上到中央。但意義不一樣,縣只能審刑責比較輕的案子,有一個術語叫「戶婚田土」,意思就是土地糾紛、離婚官司、財產繼承、鄉民鬥毆等等刑罰不超過笞、杖的案子,由州縣自理,期限內處理完了,再把相關資料上呈即可。

涉及人命的案件一定會送到中央去處理,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會審,然後再交由皇帝裁決。所以電影裡面才會有「三司會審」,包龍星說他是「八府巡撫」,其實皇帝給錯官了,他應該是「巡按」,就是「巡按御史」,是都察院的代表,官品從五品。但電影裡面出來一堆雜魚,例如水師提督不應該參加會審,而本縣陳大人一出來就被丟雞蛋,其實本案已經不關他的事情了。

接著再說一件事,懷孕的戚秦氏在眾人「讓他生」的簇擁下,跑去生小孩,是真的可能嗎?確實是有這種案例,我之前看到清代有一個類似的記載。有一個富人跟寡婦通姦,被寡婦的族人知道了,而告上衙門,寡婦因為懷孕,官府就把案件推遲到產後再審。

後來富人聘了一個訟師來打官司,這位訟師去澡堂洗澡時,看到有一個賣豆腐的人龜頭上有一個痣。訟師就去和寡婦串供,叫寡婦指認是和這個豆腐哥通姦,幫富人脫罪。等到開庭時,寡婦就照著訟師的話誣賴豆腐哥,衙門的人把豆腐哥的褲子脫下來,果然龜頭有一個痣,證實所言不假,就把豆腐哥抓去判刑了。最後富人等到豆腐哥出獄了,再送給他一棟豪宅、一個婢女當作補償,叫他別再翻案了,可說是歡喜大結局。

講完這個案例,大家應該發現打官司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訟師」(或稱「狀師」)了,方唐鏡就是清代廣東有名的訟師,很多科舉考不上的人會改當訟師。在明清時代,江西的訟師最有名,訟師還會自己寫一些必勝手冊,稱作「訟師秘本」,將來傳給他兒子。因為訟師靠訴訟賺錢,有鼓勵興訟、破壞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官方是很不鼓勵的,還曾抄禁「訟師秘本」。

參考資料:
  1. [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那思陸,《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3. 陳熙遠、邱澎生,《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20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hatenese: 你訟師系??? 05/14 15:25
→ hatenese: 厲害 05/14 15:26
推 song1234: 有趣 05/14 15:27
推 hamasakiayu: 你九品系? 05/14 15:27
推 magic1104: 希望能多點這種文章 05/14 15:28
推 kutkin: 八府巡案 好像是他這樣念 字幕打得不一樣 05/14 15:28
推 JONLY0617: 紹興師爺呀 當時還有師爺幫 05/14 15:28

我打錯了,紹興是師爺,就是官府的幕僚,訟師是江西才對。

推 kevin751231: 這篇好狂啊 05/14 15:29
→ ivorysoap: 為什麼有人會無聊去看別的男人的龜頭 05/14 15:31
推 kevin751231: 他下流賤格露出半個龜頭 05/14 15:32
推 kiwidragon: QwQ 05/14 15:34
推 fly1021: 優文就是給推~清朝殺人案不多嗎?不然皇帝怎麼裁得完 05/14 15:45
推 allenatptt: U文給推 05/14 16:00
推 superkingbro: 推 05/14 16:12
推 yesyesyesyes: 長知識給推 05/14 16:23
推 pipiayin: 推 長知識 05/14 17:01
推 sank: 推 05/14 17:28
推 gccbg04469: 師爺 高啊! 05/14 17:37
推 Bartelby: 長知識 推 05/14 18:12
推 oxz: XD 05/14 18:35
推 fanntony2002: 精闢講解 05/14 19:17
推 afu4869: 高...高手現身... 05/14 20:50
推 mstar: 「巡撫」是一省之長,所以跟「巡按」弄混實在很誇張 05/14 23:05
推 ptadspt: 讚 05/14 23:42
推 umano: 推 05/15 02:15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成祖朱棣不信丹藥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人是怎麼看待煉丹人
時間 Mon May 9 21:41:04 2016
───────────────────────────────────────
※ 引述《a12345x (一隻小浣熊)》之銘言:
: 感覺像是一堆瘋子在搞吸毒
: 古代大眾是怎麼看帶這群人

古人當然著迷仙丹煉藥的非常多,尤其皇帝追求長生不死和壯陽的也不少,結果吃了丹藥反而適得其反。不過,我有看到一個特例是永樂皇帝,他腦子意外的清醒,有兩則小故事:
  1. 永樂二年,有道士獻上道教經書,永樂皇帝大罵:「我治理天下靠的是儒家《五經》,你拿這個給我有個屁用!」都把他們趕出去,然後告訴身邊的大臣說:「皇帝用正確的道理治理天下,底下的人就不會走偏。如果皇帝喜好奇怪的事情,稍有不謹慎,就有心懷詭計的小人來投其所好,如果中了他的道,將來禍害無窮,所以不得不把這群道士趕出去。
  2. 永樂十五年,又有人獻上道教方術書和丹藥,永樂皇帝更生氣了,他說:「這些都是妖人,秦始皇、漢武帝一生都被方士的長生不死藥給蒙蔽了,現在又拿這個來騙我,我沒在吃這個的啦!叫他自己把藥吃掉,把那些妖書都燒掉,然後改行,別再騙別人惹。」

順便推薦一本最近翻譯出版的好書,是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臺北:麥田,2015),我第二條材料就是看該書才注意到的。

參考資料:
  1.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宗》,〈永樂二年正月〉,頁493-494。
  2.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宗》,〈永樂十五年八月〉,頁20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lithaimo: 哇 長知識 有趣 05/09 21:42
推 barbarian72: 五樓吃仙丹想增大GG結果吃到偽娘藥 05/09 21:42
→ Leeng: 你煉丹系? 05/09 21:42
推 frommr: 樓下非丹丹不吃 05/09 21:42
推 D122: 5樓在尋找變女生的藥 05/09 21:42
→ hddd5566: 就明成祖朱棣r 05/09 21:42
推 harry886901: 不吃 老子只吃鮑魚 05/09 21:43
→ harry886901: 五樓自肥 05/09 21:43
推 darkbrigher: 結果後代子孫各個不肖 還有個直接轉職道士 05/09 21:44
推 jehow: 李世民也是吃到判斷力從英明變成昏君等級 重金屬很可怕 05/09 21:44
→ darkbrigher: 不過英明皇帝變老番顛 似乎活太久都這樣... 05/09 21:45
→ jehow: 老皇帝是會怠勤 但是其實都知道 只是懶的管了 康乾都一樣 05/09 21:46
推 milk7054: 吃壯陽藥補腎都來不及,還吃仙丹? 05/09 21:46
推 heavensun: 汞中毒 會影響腦部 05/09 21:46
→ milk7054: 李世民是縱慾過度 05/09 21:47
推 x284yk6cjo5: 酷 05/09 21:47
→ kevin4201153: 您煉丹系? 05/09 21:47
推 kducky: 基本上宋朝後很少吃了 只剩明朝比較常吃 但是是吃壯陽 05/09 21:52
推 ccm0217: 慈嬉都吃...? 05/09 21:57
推 zzzzzzzzz: 漢帝國皇帝短命就是愛吃仙丹害的 05/09 22:04
→ zzzzzzzzz: 內服的會死人,歷史上教訓太多,後來就發展出外丹功 05/09 22:05
推 zeldeo: 神智好清晰的皇帝 05/09 22:25
推 tommy72392: 他根本未來人吧 05/09 22:46
→ lovelebron24: 五樓自肥 05/09 22:59
推 mr680224: 明太宗朱棣 可惜後代子孫大吃特吃 05/09 23:57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武舉不識字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在古代中國 武狀元還是文狀元地位高
時間 Tue May 3 12:30:05 2016
───────────────────────────────────────
※ 引述《TW123456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之銘言:
: 古代中國重文輕武
: 雖然文武狀元都是萬中取一
: 但文狀元跟武狀元誰地位高啊

原文推文有提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雖然是電影情節,不過還真的差不多如此,考武狀元是真的不要求策論。清代的考據學家趙翼曾經擔任武科鄉試的主考官,雖然要考策論,但是都是帶小抄進去寫的,他說:
考武舉以考弓箭、騎馬等技藝為主,內場的策論不太要求,我擔任鄉試主考官的時候,發現很多搞笑的事情,例如「一旦」,有人寫成「亘」;「丕」,有人寫成「不一」,都是因為小抄的字寫的太密,所以看不清楚的關係。又如寫「國家」這個詞,應該要表示尊重,擡高一個字,但是討論古代國家的時候,就不用擡寫,可是他們還是照擡。相同的情況,考生自稱「生」的時候,要表示謙虛,所以把「生」寫偏一點,結果那群天兵,把「生物」、「生機」的生都偏旁。
趙翼說,武科的選人都是外場術科已經選好了,然後才來考內場的筆試,所以又不得不讓他們上榜,好加在收卷就算了,不用再面試考核,不然會很困擾的。

參考資料:
  1. [清]趙翼,《簷曝雜記》(中華書局版),頁2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barbarian72: 五樓甲狀元 05/03 12:30
推 bmxhedfxc: 蓋 05/03 12:31
推 GaussQQ: 蓋 05/03 12:32
噓 ls4860: 只參考一本就說這是事實原貌 未免也太欠周詳 05/03 12:32

資料不少啦,我只是不想寫太多,挑一個好笑的而已,有興趣可參考:
  1. 嘉慶《海康縣志》(上海書店出版社),頁483。
  2. [清]劉坤一,《劉坤一奏疏》,頁1176。
→ ryan100100: 蓋 05/03 12:32
→ ryan100100: 幹 05/03 12:32
推 lindviorair: 有掛 05/03 12:32
→ barbarian72: 五樓厲害 05/03 12:33
推 ilovelol: 跟現在學校很多體育班成績都很爛一樣道理 05/03 12:34
推 koei888: 平時 文高 戰時 武高 05/03 12:35
推 m2488663: 推 有趣XD 05/03 12:38
推 donation12: 可以把原文放上來。 05/03 12:46

武闈但以弓馬技藝為主,內場文策不論工拙也。余嘗主順天乙酉科武鄉試,其策有極可笑 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蓋緣夾帶小本字畫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謄訛錯耳。又如「國家」字應擡高一字,則凡泛論古今處,如「國家四郊多壘」、「社稷危亡」之類,亦無不擡寫。武生自稱「生」,則應於行內稍偏,乃又將「生人」、「生物」、「生機殺機」之「生」字,一概偏在側邊。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場已挑入雙好字號,則不得不取中。幸武闈無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推 Birthday5566: 太強 05/03 12:53
推 Taizu: 這個世界的現實就是這樣子 05/03 13:04
推 shytube602: 專業推 05/03 14:27
推 RUYAO: 幫推 05/03 17:01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皇帝也是說「白話」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全講文言文的古裝劇阿??
時間 Mon May  2 20:53:02 2016
───────────────────────────────────────
※ 引述《JUNOCARE (陽光!!)》之銘言:
: 以前讀課本裡的文言文總是非常辛苦
: 讀一句看一次注釋,讀十句看十次,非常不方便
: 古人竟然有辦法看懂這樣的文章,讓小魯我難以想像!!
: 我一直認為,文言文跟我那麼有隔閡的原因
: 其中之一,就是因為以前看過的古裝劇,裡面的人都很順的在講白話文!
: 有些甚至連書信也在寫白話文來著的
: 有沒有全部都在講文言文的古裝劇呢?有沒有八卦??

因為古代人講話也是講「白話」,文言文只有書寫的時候用,有一個很好笑的例子可以對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要把孔子的子孫請出來當官,就在皇宮召見了孔子的子孫,然後《明實錄》記載了朱元璋說了這段話:
爾年雖未耄,而疾嬰之,今不煩爾官,但爾家先聖之後,為子孫者不可以不務學。朕觀爾子資質溫厚,必能承家,爾更加誨諭,俾知進學,以振揚爾祖之道,則有光於儒教。
最好有人可以講出這種文謅謅的話,這完全是史官修飾的文章。不過孔子的子孫覺得皇帝跟他講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就憑藉著記憶力,把當時的聖旨原話記下來了:
我看您是個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您勾當,您常常寫書與您的孩兒,我看他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您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您家裏不讀書是不守您祖宗法度,如何中用?您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裏,您家裡再出一個好人呵不好?
這才是朱元璋平常會講的話,每個人也是這樣說話的。孔子的子孫答應了朱元璋請他當官的要求,朱元璋知道了後,非常高興,命官員傳話:「道與他,少吃酒,多讀書。」這些白話文被孔子的子孫刻在石頭上,放在他山東老家,現在還存在。

參考資料:
  1. [明]葉盛撰;魏中平校點,《水東日記》,卷19,頁188。
  2.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祖》,卷31,〈洪武元年四月戊申條〉,頁549-550。
  3. 駱承烈匯編,《石頭上的儒家文獻──曲阜碑文錄(上)》,頁349-3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PPTer: 以前古漢語 中古漢語 文法和用字還有發音不是都不一樣嗎? 05/02 20:54
推 abomgo: 長知識給推 05/02 20:55
→ kevin751231: 語言邏輯其實都差不多 05/02 20:56
推 wl2340167: 不一樣是不一樣 但白話文跟文言文還是有差 05/02 20:57
噓 DontGoCMI: 覺得你翻得很怪 05/02 20:57
→ okplaymayday: 我沒有翻譯,原話就是這樣帶有鳳陽口音。 05/02 20:58
推 kevin751231: 現在的教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翻,那個才詭異 05/02 20:58
→ DontGoCMI: 耄 -> 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05/02 20:59
→ DontGoCMI: 第一句就可以吐槽 你哪來的翻譯阿 05/02 20:59
→ okplaymayday: 那是《明實錄》的原典,由當時的史官寫的。 05/02 21:00

明實錄

→ DontGoCMI: 好吧 史官修飾 修的很誇張 05/02 21:00
推 NaaL: 原po沒有翻譯,是直接抄錄啊 05/02 21:00
推 muse87131: 推 05/02 21:01
→ NaaL: 胡軍的朱元璋(除了太帥)還滿有味道的XD 05/02 21:01
→ okplaymayday: 史官當然會把口語的文字重新潤飾,不是純粹翻譯。 05/02 21:02
推 kevin751231: 不會這句要翻譯成「你雖然沒七老八十」吧 05/02 21:02
→ DontGoCMI: 我翻喔 贛你老師的老不死 快叫你兒子出來當官拉~贛! 05/02 21:03
推 Zawar379: 推XDDDDD 05/02 21:04
推 kevin751231: 其實文句裡沒有要他兒子當官的意思 05/02 21:05
推 NaaL: 前頭還有"聖旨:“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對曰:“臣 05/02 21:06
→ NaaL: 五十三歲也。” 感覺很親切的對話呢,雖然之前還有段插曲, 05/02 21:06
→ NaaL: 朱真是做足了帝王拉攏人心術 05/02 21:07
→ okplaymayday: 要他當官是更之前的事情,他裝病,叫他兒子來頂替。 05/02 21:07
→ okplaymayday: 朱元璋知道了很賭爛,又再叫他來,他才勉強來。 05/02 21:07
→ DontGoCMI: 嫩 不會體察聖意 於我朝代裏,您家裡再出一個好人? 05/02 21:26
→ DontGoCMI: 這段就有意思了 05/02 21:27
推 esf1y: 推原po熱心分享 推文有人愛噓又沒料 05/16 02:00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關於明代的土地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古代怎麼徵收土地的八卦嗎
時間 Fri Apr 29 03:33:37 2016
───────────────────────────────────────
※ 引述《njnjy (廢文我喜歡po)》之銘言:
: 昨天看一部戲劇 大明王朝 因為朝廷爛帳一堆
: 尤其工程預算不停的追加暴增 運費還選比較貴的路線
: 官員們吵了起來
: 張居正等人認為 為了防倭寇 蒙古
: 再這樣下去 預算會超支 所以內閣首輔 嚴氏父子
: 就趁機向嘉靖皇帝建議 把農田改桑田 出口賺取大量白銀
: 為了獎勵桑田稅收 還有減免
: 但農民大部分都不肯配合
: 沒田要吃什麼 說好的糧食補償 也沒下落

官方要徵收土地就直接收了,不會跟百姓囉嗦的啦。但是徵收還不如發放的多,因為中國就是土地多,總有許多沒有人的荒地,就會由官府主導,發放給人民耕作。中國是農業社會,把人民依附土地上,每年能收到他們的稅,大家不作亂,就算是太平時代了。

明代的收稅是採取「定額制」,收好收滿就可以了,收不滿的官員考績就倒楣,收太多的官員,人家還要懷疑你是不是剝削百姓。而且明朝初期大規模統計過一次土地數字之後,大多數的官員既不敢亂改,也懶著改,所以很多地方的土地、人口數字都是直接抄前面的,一百多年來,數字完全一樣,根本是一筆爛帳。

有土地不見得是好事情,因為徵稅和分派差役的依據就是土地,所以很多農民寧願把自己的土地登記在地主名下,以避免官府來收稅。平常這樣做是比較好沒錯,可是遇到災荒的時候就不好了,因為政府會免除稅額,結果免到的都是地主,佃農還是要繳田租給地主。有些有土地的農民窮到不能繳稅,只好逃跑了,結果其他的農民還要代繳那個逃跑農民的稅,導致大家全都跑光,又要再發放土地了。

種桑樹的事情,是明代初期就在執行的。有一個詞叫作「農桑」,就是種田植桑,一個是食物的來源,一個是衣服的來源,平常種田,農閒的時候就織布,兩件事情都很重要。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告訴官員說:
近年以來,物產豐收,百姓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預防的計畫,不能夠因為短暫的安頓就疏忽。朕命令你們官員曉諭人民,若有空閒的田地,都廣植桑棗,當遇到歉收之年,就可以作為生活依靠。
可以見得種桑並不是壞事,有點類似分散風險,當農產歉收的時候,至少還可以用桑樹養蠶寶寶織衣服來賣。於是工部官員命令每戶人家要在三年內種六百株桑樹,違者發遣充軍。可是江南一帶環境好,農民會種價值更高的東西,所以幾乎都沒有依命令種植,地方官深怕考績受到影響,上呈的資料都是偽造浮報的,中央政府通常命令發下去,地方政府很少能夠貫徹的,都是一層敷衍一層。

參考資料:
  1. 史語所校勘,《明實錄‧太祖》(中研院版)。
  2. [清]談遷著;羅仲輝、胡明校點校,《棗林雜俎》(中華書局版)。
  3.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食貨志》(中華書局版)。
  4. 唐文基,《明代賦役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syldsk: 你稅稅系? 05/01 15:53
推 Wraither: 其實只要派出幾個50up的女人就可以徵收惹 05/01 15:54
推 darkbrigher: 問題在於明朝制度太屎 朱重八太一廂情願 05/01 15:58
→ darkbrigher: 然後去依附考上生員 舉人的根本當時常態 因為免稅 05/01 15:59
推 aiguo: 好文給推 05/02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