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韓菼非《滿清入關暴政》作者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CHING
標題 Re: [問題] 韓菼所著《滿清入關暴政》
時間 Sat Jun  3 23:22:24 2017
───────────────────────────────────────

 ※ 引述《niclas (便宜十塊錢)》之銘言:
: 上網查了康熙十二年進士韓菼的資料,他生於崇禎十年,
: 文才頗受康熙帝器重,曾奉命主纂《孝經衍義》,更總裁《大清一統志》,
: 但是在個人著作的部分,有《滿清入關暴政》一書。
: 想請問大家,韓菼官至禮部尚書,甚至在死後48年,
: 乾隆仍追諡文懿,為何他可以著有此書,卻不被追究呢?

《滿清入關暴政》有三卷,第一卷是《江陰城守紀》、第二卷是《嘉定屠城紀略》、第三卷是《揚州十日記》,先說比較好解釋的後兩卷:

第二卷《嘉定屠城紀略》的作者是朱子素,與《嘉定屠城慘史》是同一本書,大概是被人亂改名了,另有一本佚名的《東塘日劄》,看起來名字不太像,但也是同一本書。後來朱子素又把《嘉定屠城紀略》補增,就變成了《嘉定縣乙酉紀事》。

第三卷《揚州十日記》又叫做《揚州屠城親歷》,我沒親眼看過後者,不過作者都是王秀楚,所以我推測應該是同一本書。這本書內容雖然太誇大,說揚州死了八十萬人,但這書沒被人竄改過作者。

這樣就解決了後兩卷的作者了。

第一卷《江陰城守紀》沒有收錄原書序言,收了就露餡了,因為序言說是「康熙乙未孟冬月,長洲慕廬氏韓菼謹識」。康熙乙未就是1715年,而韓菼1704年就過世了。那麼《江陰城守紀》是誰寫呢?有一本書叫《江上孤忠錄》跟這本書基本上一樣,他的作者叫做祝纯嘏,只是書中案語「慕廬氏曰」變成「野史氏曰」,因此很有可能是別人抄了《江上孤忠錄》,就改名為《江陰城守紀》,然後偽托為韓菼。事情還沒完,同一時期還有一本書叫《江上孤忠錄》,作者叫趙曦明,兩本書一樣的名字,但不知道是誰先出的,反正當時的人就混亂了,而趙曦明的版本流通的比較廣,所以把祝纯嘏的版本被改名為《江上愚忠錄》。再補充一句,又有一本《江陰守城紀》則是不同的書。

誠如你的疑問,韓菼是高官,不會寫這種書的,或者說他不會明目張膽的告訴人這本書是他寫的,由於竄改得很粗糙,一下子就可以發現真偽了,通常這種轉抄之後偽托一個有名作者的情況是為了增加銷售量、知名度,這可能就是《江陰城守紀》變成韓菼所作的原因。

那麼《滿清入關暴政》又是怎麼回事呢?我目前看過此書最早的版本是收入在《中國野史集成》的版本,是民國初年的鉛印本,這本書的書名也很有針對性,不像其他古書都比較有韻味,我推測可能是晚清的時候革命黨的人為了突顯滿清暴政編的書,把三本不同書分成三卷編在一起,然後就直接用第一卷的韓菼當作者了。

《滿清入關暴政》

卷1
=假韓菼《江陰城守紀》★
=祝纯嘏《江上孤忠錄》
=祝纯嘏《江上愚忠錄》
≠趙曦明《江上孤忠錄》★
≠許重熙《江陰守城紀》★

卷2
=朱子素《嘉定屠城紀略》★
=朱子素《嘉定屠城慘史》
=佚名《東塘日劄》★
≒朱子素《嘉定縣乙酉紀事》★

卷3
=王秀楚《揚州十日記》★
=王秀楚《揚州屠城親歷》

有★的書收入在《臺灣文獻叢刊》裡面

參考資料:
  1. 顧誠,《南明史》,光明日報出版社。
  2. 黃一農,〈正史與野史、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1645)〉,網路上的pdf版。
  3. 徐華根編,《明末江陰守城紀事》,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史料叢刊》,大通書局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古人的書信與文集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古人的書信怎麼外流的?
時間 Fri Jun  2 19:19:19 2017
───────────────────────────────────────

※ 引述《Cedestiny (紅毛艾)》之銘言:
: 國文課本裡的書信作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 家書、情書、公文......等族繁不及備載
: 可是這麼personal的東西怎麼外流的?
: 古人又沒有電腦可以送修啊
: 那肥宅我寫給學妹的情書該不會被外流吧
: 以後變成課文給學生看怎辦(羞.jpg)

古人的習慣是這樣,寫完的信,如果自己覺得寫的很好,就會抄一份給自己,將來收到他的文集裡面,所以我們看到的信大概都是這種的。那對方也是一樣,收到信以後覺得寫的很好,也會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不只是信,各種有文字的東西都是這樣處理,例如官員覺得自己判案判的很有道理,就收錄在他的文集裡面。覺得寫給皇帝的奏摺真的是很有建設性,也收到自己文集裡面。朋友出書,幫他寫的序、跋也收進來。朋友死掉以後,幫他寫的墓誌銘也收,全部都收就對了!

等到那個人自己死掉了,他的後代就會把文稿整理起來,出一本大全集,然後就會分類,第一卷是詩、第二卷是奏摺、第三卷是墓誌銘、第四卷是讀書筆記等等。就算是很私密的日記,往往也會被子孫拿出來出版,印給親朋好友,大家一起來追思。

外流的情況也是有的,例如現在有一個東西叫明清檔案,就是各地寫給中央的奏摺,當年清朝滅亡的時候,大家衝進去皇宮東搶西搶,這批檔案也被拿出來翻了又翻,翻剩的變成垃圾,本來要拿去作再生紙,又被有眼光的歷史學家收購回來了。

還有一種外流方式就是稿子被偷了,例如清朝初期有一個叫談遷的讀書人,他看到自己的朝廷滅亡了,就想寫一部歷史書作紀念,好不容易寫完了。可是大家都知道他在寫書,結果寫完沒幾天的半夜就被人偷走了,他哭了好久,後來想說反正閒著也是沒事,所以他又重新寫了一本,又找了更多的資料,不只把歷史書出版了,找資料的旅遊心得又出了另一本書,這兩本書分別叫做《國榷》、《北游錄》,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

參考資料:
  1. 談遷,《國榷》(中華書局版)。
  2. 談遷,《北游錄》(中華書局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butmyass: 段落分明 段首空兩格 認真回文給推 06/02 19:29
推 Nymphadora: 認真推~ 06/02 19:33
推 caesst85149: 你中文系? 06/02 19:33
推 Cedestiny: 長知識了 06/02 19:42
推 a0921526956: 長知識了 06/02 20:29